木僵
【拼音】:mù jiāng
【注音】:ㄇㄨˋㄐ一ㄤ
【结构】:木(独体结构)僵(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指一种高度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木僵[mùjiāng]⒈犹木强。
引证解释⒈犹木强。参见“木强”。引茅盾《报施》:“手指木僵地撂住那不算薄的一迭,心跳的更厉害。”
网络解释木僵科普中国木僵(stupor),指一种高度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严重的木僵称为僵住。木僵一般无意识障碍,各种反射保存。患者表现为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动,言语活动和动作行为处于完全的抑制状态。木僵解除后,患者可回忆起木僵期间发生的事情。木僵一般持续数周至数月。紧张性兴奋时患者突然产生运动性兴奋和冲动行为,动作古怪,有时出现刻板言动和模仿言动,持续数日至数周,可自动缓解或转入木僵状态。治疗宜查找原发疾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综合释义犹木强。茅盾《报施》:“手指木僵地撂住那不算薄的一迭,心跳的更厉害。”参见“木强”。
汉语大词典犹木强。茅盾《报施》:“手指木僵地撂住那不算薄的一迭,心跳的更厉害。”参见“木强”。《汉语大词典》:木强(木彊) 拼音:mùjiàng质直刚强。《汉书·张周赵任等传赞》:“周昌,木强人也。”颜师古注:“言其强质如木石然。”《旧唐书·朱朴传》:“朱朴者,乾宁中为国子博士。腐儒木强,无他才伎。”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二:“﹝侯恩﹞为人,刚方不挠,好面折人,一州号为木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是时泰安知州张公,人以其木强,号之‘橛子’。”郭沫若《豕蹄·楚霸王自杀》:“他本来是一位木强的人,但因为打了败仗以来的经验,却使他聪明了好些。”麻木僵硬。强,通“僵”。清周亮工《书诗册后与吴冠五》:“记初冬时,予与冠五夜坐为诗,漏下数十刻,北地早寒,十指木强。”木彊:1.质直刚强。《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为人木彊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陈书·傅縡传》:“﹝傅縡﹞性木彊,不持检操,负才使气,陵侮人物。”宋楼钥《送张定叟尚书镇襄阳》诗:“朴拙胜巧心,好佞宁木彊?”章炳麟《革命道德说》:“上自萧何、曹参,其下至于王陵、周勃、樊哙、夏侯婴之徒,大抵木彊少文,不识利害。”(2).指质直刚强之人。《新唐书·魏元忠传》:“主恚曰:‘山东木彊安知礼?阿母子尚为天子,我何嫌?’宫中谓武后为阿母子,故主称之。”唐韦瓘《周秦行纪》:“戚夫人诗曰:‘自别汉宫休楚舞,不能妆粉恨君王。无金岂得迎商叟,吕氏何曾畏木彊。’”
1.精神运动性抑制,也就是不爱运动,思维缓慢。旁人看起来,内源性抑郁症患者的活动明显减少而缓慢,甚至终日呆坐不语,严重者可陷于木僵状态。
2.当他看来,他几乎一直是在喝醉酒的木僵。
3.最后,我决定,其时间击中浇水洞和欺骗了这个党通过木僵。
4.嘉乐向她走过来,沉默得象梦游人似的,慢吞吞地拖着一双木僵的腿儿。
5.我告诉自己说,我听的事情,因为我的威士忌致木僵。
读音:mù
[mù]
(1)(名)树木:伐~|果~。
(2)(名)(木头)木材和木料的总称:枣~|榆~|檀香~。
(3)(形)用木材制成的:~器|~犁|~板。
(4)(名)棺材:棺~|行将就~。
(5)(Mù)姓。
(6)(形)质朴:~讷。
(7)(形)麻木:脚~了。
读音:jiāng
[jiāng]
(1)(形)硬直;僵硬(本义):~尸|手脚都冻~了。
(2)(形)事情难于处理;停滞不进:不要把事情弄~了;以致无法解决。
(3)(动)〈方〉收敛笑容;使表情严肃:他~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