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德
【拼音】:zhèng dé
【注音】:ㄓㄥˋㄉㄜˊ
【结构】:政(左右结构)德(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政事和德行。端正的德行。政德[zhèngdé]⒈政事和德行。⒉端正的德行。
引证解释⒈政事和德行。引《左传·昭公四年》:“恃此三者,而不脩政德,亡於不暇。”⒉端正的德行。引《孔子家语·入官》:“政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南朝梁何逊《七召·治化》:“政德洽於霜风,教义穷於足跡。”
网络解释政德政德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zhèngdé,基本意思是政事和德行。
综合释义政事和德行。《左传·昭公四年》:“恃此三者,而不脩政德,亡於不暇。”端正的德行。《孔子家语·入官》:“政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南朝梁何逊《七召·治化》:“政德洽於霜风,教义穷於足跡。”
汉语大词典(1).政事和德行。《左传·昭公四年》:“恃此三者,而不脩政德,亡于不暇。”(2).端正的德行。《孔子家语·入官》:“政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南朝梁何逊《七召·治化》:“政德洽于霜风,教义穷于足迹。”
其他释义1.政事和德行。2.端正的德行。
1.丹阳尉朱治过去曾任孙坚的校尉,他发现袁术政德不立,就劝孙策趁机收取江东。
2.以德治国应通过加强干部党德、政德,提高民德,强化法治建设来实现。
3.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
4.诚由政德弗孚,以臻斯弊;抑亦耕桑未广,地利多遗。
5.不言而喻,为政者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方能以政德服人。
6.党政机关干部的政德修养,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对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从五方面加强党政干部的政德修养。
7.不仅“欧猪五国”各削财政,德法等债务危机“安全港”也紧随其后宣布财政紧缩计划,欧元区国家由此进入财政紧缩周期。
8.中国邮政德阳分局:德阳市旌阳区龙泉山路南42号。
9.张政德(中尉,28岁四川重庆人);连副兼教导员:黄汉乾(少尉,23岁广西桂林人,黄埔四期政治科)。
10.戚园里有字牌,说子路任蒲邑宰时,谨遵孔子仁政德治的教导,处处体恤人民,造福大众,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布仁政,施教化,治蒲三载就有大成。
读音:zhèng
[zhèng]
1. 治理国家事务: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
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政。邮政。民政。
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政。
4. 姓。
读音:dé
[dé]
(1)(名)好的品行:美~。
(2)(名)恩惠、好处:感恩戴~。
(3)(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