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一辞
【拼音】:tóng shēng yī cí
【注音】:ㄊㄨㄥˊㄕㄥ一ㄘˊ
【词性】:成语。
【繁体】:同聲一辭
词语解释犹言众口一辞。同声一辞[tóngshēngyīcí]⒈犹言众口一辞。
引证解释⒈犹言众口一辞。引清陈确《死节论》:“唯孤竹二子……孔子称其‘求仁得仁’,盖紂虽暴,君也;武虽圣,臣也。何至使八百诸侯同声一辞,冠带之伦服膺新命!”⒈犹言众口一辞。引清陈确《死节论》:“唯孤竹二子……孔子称其‘求仁得仁’,盖紂虽暴,君也;武虽圣,臣也。何至使八百诸侯同声一辞,冠带之伦服膺新命!”成语解释同声一辞
出处清·陈确《死节论》:“何至使八百诸侯同声一辞,冠带之伦服膺新命!”
其他释义犹言众口一辞。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读音:tóng,tòng
[tóng]
[ tó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3. 和,跟:同流合污。
4. 姓。
[ tòng ]1. 〔胡同〕见“胡”。
读音:shēng
[shēng]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cí
[cí]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