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乎
【拼音】:jiē hū
【注音】:ㄐ一ㄝㄏㄨ
【结构】:嗟(左右结构)乎(独体结构)
【简体】:嗟乎
【繁体】:嗟乎
词语解释亦作“嗟呼”。亦作“嗟虖”。叹词。表示感叹。嗟乎[jiēhū]⒈亦作“嗟呼”。亦作“嗟虖”。⒉叹词。表示感叹。
引证解释⒈亦作“嗟呼”。亦作“嗟虖”。叹词。表示感叹。引《韩非子·内储说下》:“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汉书·龚胜传》:“嗟虖!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唐玄宗《<孝经>序》:“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絶,异端起而大义乖。”清余怀《板桥杂记·雅游》:“嗟乎!不復见乎!”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誉美失实,毋亦以耳代目之蔽歟?嗟呼!”
网络解释嗟乎亦作“嗟呼”或“嗟虖”。感叹词,相当于“唉”。
综合释义亦作“嗟呼”。亦作“嗟虖”。叹词。表示感叹。《韩非子·内储说下》:“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汉书·龚胜传》:“嗟虖!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唐玄宗《<孝经>序》:“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絶,异端起而大义乖。”清余怀《板桥杂记·雅游》:“嗟乎!不復见乎!”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誉美失实,毋亦以耳代目之蔽歟?嗟呼!”
汉语大词典亦作“嗟呼”。亦作“嗟虖”。叹词。表示感叹。《韩非子·内储说下》:“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汉书·龚胜传》:“嗟虖!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唐玄宗《〈孝经〉序》:“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清余怀《板桥杂记·雅游》:“嗟乎!不复见乎!”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誉美失实,毋亦以耳代目之蔽欤?嗟呼!”
国语辞典表示感叹的发语词。嗟乎[jiēhū]⒈表示感叹的发语词。引《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辞典修订版表示感叹的发语词。《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其他释义1.亦作'嗟呼'。亦作'嗟虖'。2.叹词。表示感叹。
近义词 纵观
1.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2.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
3.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4.马湾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游,而人曰佳墉。嗟乎!非吴下阿蒙。
5.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6.于是作怀沙之篇,怀石遂投汨罗以死!嗟乎!大夫之不忘“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7.吁嗟乎!人妖异路炭与冰,尔胡肆暴先侵陵?使衔怨毒伺隙乘。
8.嗟乎,乐山山水乃造化钟灵,固自然之山水也;然乐山山水亦笔补造化、人文之山水也。
9.“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0.嗟乎,人生于世,光阴弹指即过,圣人惜寸阴,我辈当惜分阴,诚格论也。
读音:jiē
[jiē]
(1)(动)〈书〉叹息。
(2)文言叹词。
读音:hū
[hū]
(1)(助词)〈书〉表示疑问;跟“吗”相同:王侯将相宁有种~?
(2)(助词)〈书〉表示选择的疑问;跟“呢”相同:然~?否~?
(3)(助词)〈书〉表示揣度;跟“吧”相同:成败兴亡之机;其在斯~?
(4)(助词)动词后缀;作用跟“于”相同:在~|无须~|出~意料|合~规律|超~寻常。
(5)(助词)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郁郁~|迥~不同|确~重要。
(6)(叹)〈书〉跟“啊”相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