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古文
【拼音】:wěi gǔ wén
【繁体】:偽古文
【拼音】:wěi gǔ wén
词语解释东晋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古文《尚书》。孔颖达〈书经序〉赞赏其立义宏雅。清初严若璩注《尚书古文疏证》辨其为伪作,遂为定论。见「尚书」、「伪孔传」条。清、江藩《国朝京师经义目录·书》:「国朝严氏出,而伪古文寖微,马、郑之学,复显于世矣。」
读音:wěi
[wěi]
(1)(形)有意做作掩盖本来面貌的;虚假:~币|~令。
(2)(形)不合法的:~造|~选。
读音:gǔ
[gǔ]
(1)(名)古代(跟‘今’相对):太~|厚今薄~。
(2)(形)经历多年的:~画|这座庙~得很。
(3)(名)古体诗:五~|七~。
(4)(Gǔ)姓。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