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童子
【拼音】:sān chǐ tóng zǐ
【词性】:成语。
【拼音】:sān chǐ tóng zǐ
词语解释谓小儿。亦作:三尺童蒙三尺童子[sānchǐtóngzǐ]⒈谓小儿。亦作:三尺童蒙。
引证解释⒈谓小儿。引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乘其力衰,三尺童子,可使制其死命。”宋胡铨《上高宗封事》:“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减头绪》:“三尺童子,观演此剧,皆能了了於心,便便於口。”亦作“三尺童蒙”。《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復兴,曹氏即灭矣。”⒈谓小儿。引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乘其力衰,三尺童子,可使制其死命。”宋胡铨《上高宗封事》:“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减头绪》:“三尺童子,观演此剧,皆能了了於心,便便於口。”亦作“三尺童蒙”。《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復兴,曹氏即灭矣。”成语解释三尺童子
网友释义三尺童子,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chǐtóngzǐ,意思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出自《宋史·胡铨传》。
汉语大词典谓小儿。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乘其力衰,三尺童子,可使制其死命。”宋胡铨《上高宗封事》:“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减头绪》:“三尺童子,观演此剧,皆能了了于心,便便于口。”亦作“三尺童蒙”。《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
其他释义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
1.同样的车驾来此迎接先皇时的情景,至今三尺童子尚会吟诵当年的歌谣“车班班,入河间”。
2.那个自然!那个自然!谁不知无极府无论婢女,仆人,就是三尺童子,亦然身怀绝艺,二弟、三弟不知好歹,说话轻重不分,大少爷见谅!大少爷见谅!
3.‘以后凡我大明子民,遇到江阴之人,哪怕是三尺童子也要跪拜。
4.众人见一个七尺肥女,故作媚态,向一个三尺童子求欢,大都忍俊不禁。
5.离开了皇上,他的生存能力恐怕连三尺童子都不如。
6.运一樽,率得厚利,训致三尺童子亦之双屿为之衣食父母。
7.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
8.道路纷传,济南城中虽三尺童子亦知。
9.同样的车驾来此迎接先皇时的情景,至今三尺童子尚会吟诵当年的歌谣:“车班班,入河间”。
10.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
读音:sān
[sān]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chǐ,chě
[chǐ]
[ chǐ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2.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3.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戒尺。
4. 形容微少或短小:尺布。咫尺天涯。
[ chě ]1.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读音:tóng
[tóng]
(1)(名)儿童;小孩子:顽~|幼~。
(2)(形)指没结婚的:~男|~女。
(3)(名)(~儿)旧时指未成年的仆人。
(4)秃:~山。
(5)(名)奴仆。
(6)(Tónɡ)姓。
读音:z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