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济坊
【拼音】:ān jì fāng
【注音】:ㄢㄐ一ˋㄈㄤ
【结构】:安(上下结构)济(左右结构)坊(左右结构)
【简体】:安济坊
【繁体】:安濟坊
词语解释宋时为收养救济贫病之人而设置的机构。安济坊[ānjìfāng]⒈宋时为收养救济贫病之人而设置的机构。
引证解释⒈宋时为收养救济贫病之人而设置的机构。引《宋史·徽宗纪》:“﹝崇寧元年八月﹞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已而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所费尤大。”
网络解释安济坊安济坊,宋代理疗机构名。北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文学家苏轼在杭州领导控制流行病时始建“病坊”,又名“安乐”。
综合释义宋时为收养救济贫病之人而设置的机构。《宋史·徽宗纪》:“﹝崇寧元年八月﹞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已而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所费尤大。”安济坊[ānjìfāng]宋时收养救济贫病,施医赠药的场所。《宋史.卷一九.徽宗本纪一》:「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已而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所费尤大。」。
汉语大词典宋时为收养救济贫病之人而设置的机构。《宋史·徽宗纪》:“﹝崇宁元年八月﹞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已而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所费尤大。”
国语辞典宋时收养救济贫病,施医赠药的场所。安济坊[ānjìfāng]⒈宋时收养救济贫病,施医赠药的场所。引《宋史·卷一九·徽宗本纪一》:「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已而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所费尤大。」
辞典修订版宋时收养救济贫病,施医赠药的场所。《宋史.卷一九.徽宗本纪一》:「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已而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所费尤大。」
其他释义1.宋时为收养救济贫病之人而设置的机构。
1.宋代继承了政府对慈善事业的供给和管理职责,尤其是南宋,还发展了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养济院、惠民药局等新的慈善机构。
2.“若丐者育之于居养院;其病也,疗之于安济坊;其死也,葬之于漏泽园,遂以为常”。【查字典www。chazidian。com】
读音:ān
[ān]
(1)(形)安定:心神不~。
(2)(动)使安定(多指心情):~民。
(3)(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之若泰。
(4)(形)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
(5)(动)使有合适的位置:~插|~顿。
(6)(动)安装;设立:~电灯。
(7)(动)加上:~罪名。
(8)(动)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
(9)姓。
(10)〈书〉疑问代词。问处所或表示反问:而今~在|~能若无其事?
(11)(量)安培的简称。
读音:jì,jǐ
[jì]
[ jì ]1. 渡,过河:同舟共济。
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济世。救济。赈济。周济。接济。
3. 补益:无济于事。
[ jǐ ]1. 〔济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2. (濟)
读音:fāng,fáng
[fāng]
[ fāng ]1. 里巷(多用于街巷的名称)。
2. 街市,市中店铺:坊间。街坊(邻居)。
3. 旧时标榜功德的建筑物:牌坊。节义坊。
[ fáng ]1. 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作坊。
2. 古同“防”,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