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花台
【拼音】:shàng huā tái
【注音】:ㄕㄤˋㄏㄨㄚㄊㄞˊ
【结构】:上(独体结构)花(上下结构)台(上下结构)
【简体】:上花台
【繁体】:上花臺
词语解释戏曲俗语。谓狎妓。上花台[shànghuātái]⒈戏曲俗语。谓狎妓。
引证解释⒈戏曲俗语。谓狎妓。引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酒肉场中三十载,花星整照二十年……自小上花臺,做子弟。”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二折:“哥哥,你当初上花臺,做子弟,怎生受用快活,你説一遍,我试听咱!”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我也曾向烟月所上花臺做子弟倈。”
网络解释上花台上花台是戏曲俗语,解释为狎妓。
综合释义戏曲俗语。谓狎妓。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酒肉场中三十载,花星整照二十年……自小上花臺,做子弟。”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二折:“哥哥,你当初上花臺,做子弟,怎生受用快活,你説一遍,我试听咱!”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我也曾向烟月所上花臺做子弟倈。”谓狎妓。元.关汉卿《谢天香.楔子》:「平生以花酒为念,好上花台做子弟。」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我也曾向烟月所,上花台做子弟倈。」
汉语大词典戏曲俗语。谓狎妓。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酒肉场中三十载,花星整照二十年……自小上花台,做子弟。”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二折:“哥哥,你当初上花台,做子弟,怎生受用快活,你说一遍,我试听咱!”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我也曾向烟月所上花台做子弟徕。”
国语辞典吃花酒。上花台[shànghuātái]⒈吃花酒。引元·关汉卿《谢天香·楔子》:「平生以花酒为念,好上花台做子弟。」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我也曾向烟月所,上花台做子弟俫。」
辞典修订版吃花酒。元.关汉卿《谢天香.楔子》:「平生以花酒为念,好上花台做子弟。」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我也曾向烟月所,上花台做子弟倈。」
其他释义1.戏曲俗语。谓狎妓。
1.就连四大皆空的和尚尼姑与清虚飘渺的道士道婆也不甘心当观潮派,一边把弥勒观音放诸脑后,一边把老君炼丹炉暂时封火,同样爬上花台当粉丝。
读音:shàng,shǎng
[shàng]
[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shǎng ]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读音:huā
[huā]
(1)(名)(~儿)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泛指可供观赏的植物:鲜~|红~|玫瑰~|杜鹃~|种~。
(2)(名)(~儿)样子或形状像花朵的东西:雪~儿|浪~儿|菜~儿|火~儿。
(3)(名)供观赏的烟火:烟~|礼~。
(4)(名)(~儿)痘:天~|种~儿|出~儿。
(5)(名)作战时受的伤:挂~儿。
(6)(名)复杂;不真实的:~招|~言巧语。
(7)(名)颜色错杂:~衣服|~白头发。
(8)(名)模糊不清:眼~。
(9)(名)指棉花:轧~。
(10)用花或花纹装饰的:~车|~坛|~砖|~池|~厅。
(11)比喻女子:姊妹~。
(12)旧社会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寻~问柳|~街柳巷|~边新闻。
(13)姓。
(14)(动)用;耗费:~费时间|~钱|~心思。
读音:tái,tāi
[tái]
[ tá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2.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3.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4. 量词:一台戏。
5.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6. 姓。
7. 桌子、案子:写字台。
8.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 tāi ]1. 〔天台〕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