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皮
【拼音】:lù pí
【注音】:ㄌㄨˋㄆ一ˊ
【词性】:名词。
【结构】:鹿(半包围结构)皮(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鹿的皮。古代用作酬宾的礼物。见'鹿皮冠'。
基础解释见/'鹿皮冠/',古代隐士所戴的帽子。用鹿皮做成,故名。见/'鹿皮冠/'。
引证解释⒈鹿的皮。古代用作酬宾的礼物。引《管子·大匡》:“诸侯之礼,令齐以豹皮往,小侯以鹿皮报,齐以马往,小侯以犬报。”《国语·齐语》:“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故天下诸侯罢马以为币,缕纂以为奉,鹿皮四个。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载而归。”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呜呼!百年鸳偶,竟成附骨之疽;五两鹿皮,或买剥牀之痛。”吕湛恩注:“陈祥道《礼书》:纳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纳吉礼。郑氏曰:束帛,十端也。儷,两也。皮,鹿皮。”何垠注:“五两鹿皮,婚礼所用币也。”⒉见“鹿皮冠”。
网络解释鹿皮鹿皮:鹿皮
综合释义鹿的皮。古代用作酬宾的礼物。《管子·大匡》:“诸侯之礼,令齐以豹皮往,小侯以鹿皮报,齐以马往,小侯以犬报。”《国语·齐语》:“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故天下诸侯罢马以为币,缕纂以为奉,鹿皮四个。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载而归。”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呜呼!百年鸳偶,竟成附骨之疽;五两鹿皮,或买剥牀之痛。”吕湛恩注:“陈祥道《礼书》:纳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纳吉礼。郑氏曰:束帛,十端也。儷,两也。皮,鹿皮。”何垠注:“五两鹿皮,婚礼所用币也。”鹿的皮。古代用作酬宾的礼物。
汉语大词典(1).鹿的皮。古代用作酬宾的礼物。《管子·大匡》:“诸侯之礼,令齐以豹皮往,小侯以鹿皮报,齐以马往,小侯以犬报。”《国语·齐语》:“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故天下诸侯罢马以为币,缕纂以为奉,鹿皮四个。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载而归。”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呜呼!百年鸳偶,竟成附骨之疽;五两鹿皮,或买剥床之痛。”吕湛恩注:“陈祥道《礼书》:纳徵玄纁束帛俪皮,如纳吉礼。郑氏曰:束帛,十端也。俪,两也。皮,鹿皮。”何垠注:“五两鹿皮,婚礼所用币也。”(2).见“鹿皮冠”。
英语buckskinelkdeerskinbuckbucksdoeskinmoccasinooze leather
其他释义1.鹿的皮。古代用作酬宾的礼物。2.见'鹿皮冠'。
1.只见她杏黄色衣衫,淡绿色腰带,肩头斜背鹿皮药囊,腰间大大小小七八个各色香囊,唇白齿红、娇小艳丽,一派昂然自若的潇洒风范,正是医仙子贾扁鹊。
2.另一个说法是鹿皮带缘饰可以随时用来绑扎东西。
3.徐勇可以说对陈正言听计从,见他发话,当即点头称是,然后就一阵风似的,又是搭架子,又是捡柴禾,又是剥鹿皮,包揽了全部活计,忙得不亦乐乎。
4.部队每两天就必须更换穿破的鹿皮软鞋,而夏日的烈阳则不时伴随著夹带雷电、雨水及像蛋一样大小的冰雹的强烈暴风雨。
5.它固化成一个英武高大的切罗基人,赤裸着胸膛,穿着鹿皮裤,带有羽毛的标枪握在巨大的手里。
6.足登一双鱼鳞缎锛尖儿小洒鞋,千层底下蒙了层薄鹿皮,落地无声;蹿房越脊,飞檐走壁乃是拿手好戏。
7.他披一件柔软的棕黄色的鹿皮,腰间缠绕着生皮条。
8.黑色的鹿皮鞋和一双金色搭扣的拖鞋靠墙放着,地上散落着陈旧的教科书。
9.我把父亲留给我的新闻里一间平房,留给了小惠姥姥,穿上新买的衬衣、毛料裤、鹿皮鞋,只身背了一个旧书包,就与爱人双双去赶火车了。
10.鱼座男人没有偏见,没有亲自穿著鹿皮走几哩路,他不会评断印地安人;没有试试赤脚走路,他也不会评断裸体主义者。
读音:lù
[lù]
(1)(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兽头上有角;嫩角上有茸毛;内含血液;是贵重的药材。
(2)(Lù)姓。
读音:pí
[pí]
(1)(名)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麦~。
(2)(名)(~子)皮革或毛皮:~包|~箱|~袄。
(3)(名)(~儿)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儿。
(4)(名)表面:地~|水~儿。
(5)(名)(~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粉~儿|豆腐~儿。
(6)(形)有韧性的:~糖。
(7)(形)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了;吃起来不香。
(8)(形)顽皮;调皮。
(9)(形)由于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名)指橡胶:橡~|筋~。(P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