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友弟恭
【拼音】:xiōng yǒu dì gōng
【注音】:ㄒㄩㄥ一ㄡˇㄉ一ˋㄍㄨㄥ
【词性】:成语。
【简体】:兄友弟恭
【繁体】:兄友弟恭
词语解释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形容兄弟间互爱互敬。⒈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形容兄弟间互爱互敬。
国语辞典兄弟间感情和睦,能相互友爱尊敬。兄友弟恭[xiōngyǒudìgōng]⒈兄弟间感情和睦,能相互友爱尊敬。引《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孤本元明杂剧·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兄友弟恭,夫义妻贤,中外和乐,以致祯祥屡现,百福咸臻。」成语解释兄友弟恭
辞典修订版兄弟间感情和睦,能相互友爱尊敬。《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孤本元明杂剧.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兄友弟恭,夫义妻贤,中外和乐,以致祯祥屡现,百福咸臻。」
辞典简编版兄弟间感情和睦,能相互友爱尊敬。 【造句】子女之间能兄友弟恭,是父母最大的安慰。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兄弟间感情和睦,能相互友爱尊敬。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孤本元明杂剧˙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兄友弟恭,夫义妻贤,中外和乐,以致祯祥屡现,百福咸臻。
其他解释谓兄友爱于弟,弟恭敬于兄也。《史记·五帝本纪》:「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使布立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1.中国几千年来没有灭亡,是因為有伦理道德来维繫社会秩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具什麼身分就尽什麼义务,一辈子都能够遵守不违背,这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2.他在祝文中称许孔子是“教泽流芳,万古一人”,推崇孔子留下的“反求诸己”“里仁为美”“兄友弟恭”“富而好礼”“忠恕之道”等精神。
3.似乎一看到那个看起来很乖顺实质上很执拗的小弟,螣邪狼就会不自觉地想要端起兄长的架子,教育这小朋友懂得兄友弟恭含义。
4.若赞成削藩,那么置朝廷几十年来宣传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于何地?这大汉江山还怎么维系?若反对削藩,那就是公然的打朝廷的脸皮了。
5.四弟啊,你和咱母亲到了河西后,咱们家过的一直都和和睦睦,真是兄友弟恭,父慈子孝。
6.獬豸,协理皋陶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7.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是做到极处,俱是合当如是,著不得一毫感激的念头。
8.虽然他们皇族内部斗得非常厉害,不过在外臣面前都要维护一个兄友弟恭的样子。
9.这里没有父慈子孝,这里没有兄友弟恭,这里没有祥和气氛,因为这是皇家。
10.台“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主委”李鸿源(中)、“立委”李鸿钧(左)这对兄弟档,在老妈“孔融让梨”的指示下,质询时“兄友弟恭”。
读音:xiōng
[xiōng]
(1)(名)哥哥:~嫂|~长。
(2)(名)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子。
(3)(名)对男性朋友的尊称。
读音:yǒu
[yǒu]
(1)(名)朋友:病~|访~|工~|故~|好~|交~|教~|旧~|老~|良~|卖~|盟~|密~。
(2)(形)相好;亲近:~爱|~好|~善|~谊赛。
(3)(形)有友好关系的:~邦|~军|~人。
读音:dì
[dì]
读音:gōng
[gōng]
(动)恭敬:~候|~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