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板
【拼音】:zhú bǎn
【注音】:ㄓㄨˊㄅㄢˇ
【结构】:竹(左右结构)板(左右结构)
【简体】:竹板
【繁体】:竹板
词语解释1.较宽的竹片。古代亦作为刑具﹐有一定的形制。2.演唱快板或数来宝时使用的竹制打拍用具。竹板[zhúbǎn]⒈较宽的竹片。古代亦作为刑具,有一定的形制。⒉演唱快板或数来宝时使用的竹制打拍用具。
基础解释较宽的竹片。古代亦作为刑具﹐有一定的形制。演唱快板或数来宝时使用的竹制打拍用具。
引证解释⒈较宽的竹片。古代亦作为刑具,有一定的形制。引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章:“站在丹墀下的小将一声喝令‘行刑’,那个手执长竹板的士兵开始打起来。”⒉演唱快板或数来宝时使用的竹制打拍用具。引老舍《龙须沟》第三幕第二场:“疯子由屋中跑出,手里拿着竹板:‘诸位别忙,先等等儿!我这儿编出来个新词儿,先给你们唱唱试试!’”曹禺《日出》第三幕:“在窗下有一个唱数来宝的乞丐,打着‘七块板’,右手是‘五甩子’,左手甩起两块大竹板。”
网络解释竹板竹板,传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洪武)发明。因数来宝及竹板艺人都供奉朱元璋(朱洪武)为祖师爷,供奉朱元璋(朱洪武)的画像为手持竹板。竹板适用于各种曲艺说唱的节拍伴奏。因伴奏的曲种不同,板的数量也有2块、5块和7块之分。竹板板数多种;竹板使用毛竹制作,以选择不带竹节、无劈裂和无虫蛀的竹材为佳。竹板由两块长16~19厘米、宽7~8厘米、厚1厘米的瓦形竹板组成,上端用绳串连,下端可以自由开合。
综合释义较宽的竹片。古代亦作为刑具,有一定的形制。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章:“站在丹墀下的小将一声喝令‘行刑’,那个手执长竹板的士兵开始打起来。”演唱快板或数来宝时使用的竹制打拍用具。老舍《龙须沟》第三幕第二场:“疯子由屋中跑出,手里拿着竹板:‘诸位别忙,先等等儿!我这儿编出来个新词儿,先给你们唱唱试试!’”曹禺《日出》第三幕:“在窗下有一个唱数来宝的乞丐,打着‘七块板’,右手是‘五甩子’,左手甩起两块大竹板。”乐器名。由两块竹板组成,上端用绳系住,下端可随拍甩动。属打击乐器。常和碎子并用,为快板书、山东快板、天津快板、四川金钱板等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
汉语大词典(1).较宽的竹片。古代亦作为刑具,有一定的形制。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章:“站在丹墀下的小将一声喝令‘行刑’,那个手执长竹板的士兵开始打起来。”(2).演唱快板或数来宝时使用的竹制打拍用具。老舍《龙须沟》第三幕第二场:“疯子由屋中跑出,手里拿着竹板:‘诸位别忙,先等等儿!我这儿编出来个新词儿,先给你们唱唱试试!’”曹禺《日出》第三幕:“在窗下有一个唱数来宝的乞丐,打着‘七块板’,右手是‘五甩子’,左手甩起两块大竹板。”
法语claquette
国语辞典乐器名。由两块竹板组成,上端用绳系住,下端可随拍甩动。属打击乐器。常和碎子并用,为快板书、山东快板、天津快板、四川金钱板等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竹板[zhúbǎn]⒈乐器名。由两块竹板组成,上端用绳系住,下端可随拍甩动。属打击乐器。常和碎子并用,为快板书、山东快板、天津快板、四川金钱板等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英语bambooclapperboardsusedinfolktheater
1.伴奏乐器主要是板胡、唢呐、竹板。
2.百年之后,子孙再也不知道北京有硬书、黄鹂调,山西有拉混腔,河北有竹板书。
3.语言俏皮、口齿伶俐、表情夸张,融合了“李王高”三派的艺术特点,借鉴了竹板书、评书及西河大鼓的艺术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4.去了保定,后又和张德全搭伙来到天津,焦德海改唱竹板书糊口,而张诚甫父子也不能指望说相声挣钱了。
5.这个节目本来是说唱的,因黑灯下火的,惊动邻舍不好,高太后叫用竹板书表演。
6.快板合小竹板儿一声响我请大家想一想。
7.外语园地新斑竹板斧上任,全面改版推出!欢迎大家光临!
8.见一瞽者,倚坐在圈椅里,怀抱一米多长的三弦琴,铿然弹动,仰面高歌;他的左膝下绑缚数页竹板振响而和之。
9.作为曲艺的一种,数来宝为一人或两人说唱,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打拍。
10.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打拍。
读音:zhú
[zhú]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
读音:bǎn
[bǎn]
(1)(名)(~儿)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木~儿。
(2)(名)(~儿)专指店铺的门板:铺子都上了~儿了。
(3)(名)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檀~。
(4)(名)(~儿)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快~儿|慢~。
(5)(形)呆板:他一点也不活泼;太~了。
(6)((形)硬得像板子似的:地~了;不好锄。
(7)(形)表情严肃:他~着脸不说话。
(8)〔板〕见〔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