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滞
【拼音】:kùn zhì
【注音】:ㄎㄨㄣˋㄓˋ
【结构】:困(全包围结构)滞(左右结构)
【简体】:困滞
【繁体】:困滯
词语解释指处境困窘的人。困顿,不顺遂。犹囚困。困滞[kùnzhì]⒈指处境困窘的人。⒉困顿,不顺遂。⒊犹囚困。
引证解释⒈指处境困窘的人。引《管子·中匡》:“法行而不苛,刑廉而不赦,有司宽而不凌,菀浊困滞,皆法度不亡。”⒉困顿,不顺遂。引宋周密《齐东野语·郑安晚前谶》:“郑丞相清之在太学十五年,殊困滞无聊。”⒊犹囚困。引《西游记》第二六回:“弟子不识镇元大仙,毁伤了他的人参果树,冲撞了他,他就困滞了我师父。”
网络解释困滞困滞,指处境困窘的人;困顿,不顺遂;犹囚困。
综合释义指处境困窘的人。《管子·中匡》:“法行而不苛,刑廉而不赦,有司宽而不凌,菀浊困滞,皆法度不亡。”困顿,不顺遂。宋周密《齐东野语·郑安晚前谶》:“郑丞相清之在太学十五年,殊困滞无聊。”犹囚困。《西游记》第二六回:“弟子不识镇元大仙,毁伤了他的人参果树,冲撞了他,他就困滞了我师父。”困滞[kùnzhì]困顿、不顺利。元.周密《齐东野语.卷八.郑安晚前谶》:「郑丞相清之在太学十五年,殊困滞无聊。」 困禁使不得脱身。《西游记.第二六回》:「弟子不识镇元大仙,毁伤了他的人参果树,冲撞了他,他就困滞了我师父,不得前进。」
汉语大词典(1).指处境困窘的人。《管子·中匡》:“法行而不苛,刑廉而不赦,有司宽而不凌,菀浊困滞,皆法度不亡。”(2).困顿,不顺遂。宋周密《齐东野语·郑安晚前谶》:“郑丞相清之在太学十五年,殊困滞无聊。”(3).犹囚困。《西游记》第二六回:“弟子不识镇元大仙,毁伤了他的人参果树,冲撞了他,他就困滞了我师父。”
国语辞典困顿、不顺利。困滞[kùnzhì]⒈困顿、不顺利。引元·周密《齐东野语·卷八·郑安晚前谶》:「郑丞相清之在太学十五年,殊困滞无聊。」⒉困禁使不得脱身。引《西游记·第二六回》:「弟子不识镇元大仙,毁伤了他的人参果树,冲撞了他,他就困滞了我师父,不得前进。」
辞典修订版困顿、不顺利。元.周密《齐东野语.卷八.郑安晚前谶》:「郑丞相清之在太学十五年,殊困滞无聊。」 困禁使不得脱身。《西游记.第二六回》:「弟子不识镇元大仙,毁伤了他的人参果树,冲撞了他,他就困滞了我师父,不得前进。」
其他释义1.指处境困窘的人。2.困顿,不顺遂。3.犹囚困。
读音:kùn
[kùn]
(1)(动)陷在艰难痛苦中无法摆脱:为病所~。
(2)(动)控制在一定范围里;围困:~守。
(3)(动)疲乏:~乏|~顿。
(4)(动)疲乏想睡:你~了就先睡。
(5)(动)〈方〉睡:~觉。
读音:zhì
[zhì]
(动)停滞;不流畅:~碍|~洪|~货|~留|~泥|~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