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
【拼音】:yì dào
【注音】:一ˋㄉㄠˋ
【结构】:易(上下结构)道(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1.《周易》之道。2.谓互易其处境。易道[yìdào]⒈《周易》之道。⒉谓互易其处境。
基础解释《周易》之道。谓互易其处境。
引证解释⒈《周易》之道。引《书序》:“约史记而修《春秋》,讚《易》道以黜《八索》。”⒉谓互易其处境。引《战国策·赵策三》:“齐,秦之深讎也,得王五城,并力而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是王失於齐而取偿於秦,一举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⒊整饬道路。引《国语·晋语四》:“轻关易道,通商宽农。”韦昭注:“轻关,轻其税。易道,除盗贼。”⒋平路。引《淮南子·说林训》:“易道良马,使人欲驰。”⒌易于引导。道,通“导”。引汉刘向《说苑·修文》:“乐之动於内,使人易道而好良;乐之动於外,使人温恭而文雅。”
网络解释易道易道,《周易》之道。是基于中华几千年传承遗留下来“易”文化,以伏羲、老子、孔子思想学说为基础,融中华易、道、儒、武、医等传统文化中“易学思想”于一体的易学文化体系,是中华特有的文化遗产。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易,也是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分《经》、《传》两部分,《经》据传为周文王所作,由卦、爻两种符号重叠演成64卦、384爻,依据卦象推测吉凶。
综合释义《周易》之道。《书序》:“约史记而修《春秋》,讚《易》道以黜《八索》。”谓互易其处境。《战国策·赵策三》:“齐,秦之深讎也,得王五城,并力而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是王失於齐而取偿於秦,一举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整饬道路。《国语·晋语四》:“轻关易道,通商宽农。”韦昭注:“轻关,轻其税。易道,除盗贼。”平路。《淮南子·说林训》:“易道良马,使人欲驰。”易于引导。道,通“导”。汉刘向《说苑·修文》:“乐之动於内,使人易道而好良;乐之动於外,使人温恭而文雅。”
汉语大词典(1).《周易》之道。《书序》:“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2).谓互易其处境。《战国策·赵策三》:“齐,秦之深雠也,得王五城,并力而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是王失于齐而取偿于秦,一举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1).整饬道路。《国语·晋语四》:“轻关易道,通商宽农。”韦昭注:“轻关,轻其税。易道,除盗贼。”(2).平路。《淮南子·说林训》:“易道良马,使人欲驰。”易于引导。道,通“导”。汉刘向《说苑·修文》:“乐之动于内,使人易道而好良;乐之动于外,使人温恭而文雅。”
1.在新仙剑奇侠传手游中,元宝也是非常重要的交易道具,在抽卡、兑换元神等地方都会需要用到元宝。
2.小伙计一哈腰,从地上捡起银子,一个劲儿地冲杨易道谢,“谢杨大哥,谢杨大哥!”。
3.太极阴阳生四象,易道尽在此中求。人类关于和平、关于尊重生命、关于自由民主、关于贞和、关于爱的憧憬是永恒的。
4.“这就像是‘买一送一’的交易”,道格拉斯肯尼说,他是科罗拉多州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一本探讨水资源与能源之间关系的书的编辑。
5.从昨天走到今天,不容易,道路弯弯曲曲,坎坎坷坷,从中有过悲欢有过离合;从今天走到明天,不容易,路上荆荆棘棘,索索绊绊,誓将携手共度,勇往直前。祝新婚快乐,一生相伴。
6.播放中,企业代表们都眉头紧锁,不发一言,不过易道用车的一位代表却频频笑场。
7.易道这个名字,是易道的爷爷取的,据说他的爷爷觉得现在世风日下,希望他的子孙可以出淤泥而不染,传承传统的大同之道,来改变现在的浮躁社会。
8.这样一种人,很不容易道破。试道而破之——只有正义感,没有正义。
9.有人问他,易道怎么炼,他称天地万物皆有灵,人有阴魂,感悟草木花虫,山水火泽,智慧渐增,阴魂成神,亦能独步天下。
10.《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见智见仁,理原一贯。
读音:yì
[yì]
(1)(形)轻易;容易:~于|简~。
(2)(形)平和:平~近人。
(3)(形)〈书〉轻视。
(4)(动)改变;变换:变~|移风~俗。
(5)姓。
读音:dào
[dào]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