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谏鼓
【拼音】:gǎn jiàn gǔ
【注音】:ㄍㄢˇㄐ一ㄢˋㄍㄨˇ
【结构】:敢(左右结构)谏(左右结构)鼓(左右结构)
【繁体】:敢諫鼓
词语解释即登闻鼓。进谏者所击之鼓。敢谏鼓[gǎnjiàngǔ]⒈即登闻鼓。进谏者所击之鼓。
引证解释⒈即登闻鼓。进谏者所击之鼓。参见“登闻鼓”。引宋范仲淹《帝王好尚论》:“尧设敢諫鼓,建进善旌。”
网络解释敢谏鼓敢:有勇气,有胆量;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敢谏鼓是勇于向君王进谏的象征。
综合释义即登闻鼓。进谏者所击之鼓。宋范仲淹《帝王好尚论》:“尧设敢諫鼓,建进善旌。”参见“登闻鼓”。
汉语大词典即登闻鼓。进谏者所击之鼓。宋范仲淹《帝王好尚论》:“尧设敢谏鼓,建进善旌。”参见“登闻鼓”。
出处《淮南子·主术训》:“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后汉书·杨震传》:“臣闻尧舜之时,谏鼓谤木,立之于朝。”
其他释义1.即登闻鼓。进谏者所击之鼓。
读音:gǎn
[gǎn]
(1)(形)有勇气;有胆量:勇~|果~。
(2)(形)表示有胆量做某种事情:~作~为|~想|~说|~干。
(3)(形)助动词;表示有把握做某种判断:我不~说他究竟哪一天来。
(4)(形)〈书〉谦辞;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问|~请|~烦。
读音:jiàn
[jiàn]
(动)旧时称规劝君主、尊长;使之改正错误:从~如流|进~。
读音:gǔ
[gǔ]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