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戎
【拼音】:běi róng
【注音】:ㄅㄟˇㄖㄨㄥˊ
【结构】:北(左右结构)戎(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古族名。即山戎。春秋时分布在今河北﹑山西北部。北戎[běiróng]⒈古族名。即山戎。春秋时分布在今河北、山西北部。
引证解释⒈古族名。即山戎。春秋时分布在今河北、山西北部。引《春秋·隐公十年》:“夏,齐侯、许男伐北戎。”杜预注:“北戎,山戎。”《史记·郑世家》:“北戎伐齐,齐使求救,郑遣太子忽将兵救齐。”《后汉书·西羌传序》:“后二年,晋人败北戎于汾隰。”《后汉书·西羌传序》:“至周贞王八年……赵亦灭代戎,即北戎也。”
综合释义古族名。即山戎。春秋时分布在今河北、山西北部。《春秋·隐公十年》:“夏,齐侯、许男伐北戎。”杜预注:“北戎,山戎。”《史记·郑世家》:“北戎伐齐,齐使求救,郑遣太子忽将兵救齐。”《后汉书·西羌传序》:“后二年,晋人败北戎于汾隰。”《后汉书·西羌传序》:“至周贞王八年……赵亦灭代戎,即北戎也。”北戎[běiróng]山戎。见《春秋·庄公三十年》﹑《汉书·匈奴传上》。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据史书记载,山戎以'射猎禽兽为生',成为燕、齐诸国之边患。
汉语大词典古族名。即山戎。春秋时分布在今河北、山西北部。《春秋·隐公十年》:“夏,齐侯、许男伐北戎。”杜预注:“北戎,山戎。”《史记·郑世家》:“北戎伐齐,齐使求救,郑遣太子忽将兵救齐。”《后汉书·西羌传序》:“后二年,晋人败北戎于汾隰。”《后汉书·西羌传序》:“至周贞王八年……赵亦灭代戎,即北戎也。”
其他释义1.古族名。即山戎。春秋时分布在今河北﹑山西北部。
1.今日边关八百里急奏,说北戎大汗今秋再帅十万鹰犬寇边,破我城池、掳我百姓,实在可恶至极。
读音:běi
[běi]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
2.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
读音:róng
[róng]
(1)(名)兵器;武器:兵~。
(2)(名)军事;军队:~马|~装。
(3)(名)我国古代称西方的民族。
(4)(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