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民
【拼音】:lì mín
【注音】:ㄌ一ˋㄇ一ㄣˊ
【结构】:力(独体结构)民(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勤民。力民[lìmín]⒈勤民。
引证解释⒈勤民。引《诗·大雅·桑柔》:“好是稼穡,力民代食。”孔颖达疏:“又教王用人之法,当爱好是知稼穡艰难之人、有功於民者,使之代无功者食天禄。”
网络解释力民力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ìmín,是指勤民。
综合释义勤民。《诗·大雅·桑柔》:“好是稼穡,力民代食。”孔颖达疏:“又教王用人之法,当爱好是知稼穡艰难之人、有功於民者,使之代无功者食天禄。”
汉语大词典勤民。《诗·大雅·桑柔》:“好是稼穑,力民代食。”孔颖达疏:“又教王用人之法,当爱好是知稼穑艰难之人、有功于民者,使之代无功者食天禄。”
其他释义1.勤民。
1.斯特兰焦指出,虽然近期缅甸局势朝正面发展,但难保不会出现“阿拉伯之春”一样的反冲力,民主之路难料,更不会只有一种预期的发展方向。
2.神舟牵手天宫,祖国万里欢腾。太空闪耀中国红,最美航天英雄。践行科学发展,劲吹和谐新风。喜逢盛世心潮涌,协力民族复兴!
3.他平素自奉甚俭,而怜贫恤苦,多方周济,不遗余力,民间极为崇敬,有口皆碑,世人称之为“救贫先生”。
4.低俗愚昧可憎,崇尚高雅文明,中华文化共传承,协力民族复兴!爱心播撒真情,人人争当雷锋,锦锈神州春意浓,未来欣欣向荣!
5.身披花环的阿迪力、民协、杂协等各方代表在长城脚下连接“极限之旅”横幅,随后由十余辆国产汽车组成的车队集体鸣笛出发。
6.在筹办过程中,或因地方官办理不善,勾结劣绅苛敛;或因宣讲不力,民众误会,不断掀起暴动或骚乱,这就增加了筹备难度。
7.坚定信仰,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关乎民族素质;民族素质,体现民族文明;民族文明,彰显民族和谐;民族和谐,助力民族幸福!
8.归根到底,打仗拼的就是国力、民力!主公如今坐拥四大州,而曹操只有兖州四郡和淮南一部,总体实力不及主公一半,主公只需整军养民,富强自己,静观天下。
9.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尊严。热爱人民,致力民族团结。艰苦朴素,厉行勤俭节约。礼仪待人,扬我礼仪之邦。修身律己,传承文明典范。
10.显然,如果人大代表都像梁代表一样勇于自责、敢于较真,人大机构必然能发挥更大的效力,民众就会少一些权利焦虑。
读音:lì
[lì]
(1)(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名)力量;能力:人~|物~|说服~|战斗~。
(3)(名)专指体力:大~士|四肢无~。
(4)(名)尽力;努力:~争上游|工作不~。
(5)(名)(Lì)姓。
读音:mín
[mín]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