彘颅
【拼音】:zhì lú
【注音】:ㄓˋㄌㄨˊ
【结构】:彘(上下结构)颅(左右结构)
【繁体】:彘顱
词语解释1.亦称'彘卢'。亦称'彘颅'。2.草名。又名天名精。彘颅[zhìlú]⒈见“彘首”。
基础解释见“彘首”。草名。又名天名精。
引证解释⒈见“彘首”。
汉语大词典见“彘首”。《汉语大词典》:彘首 拼音:zhìshǒu亦称“彘卢”。亦称“彘颅”。草名。又名天名精。《尔雅·释草》“茢薽,豕首”郭璞注引《本草》:“彘卢,一名蟾蝫兰。”南朝梁沈约《郊居赋》:“其陆卉则紫鳖、绿葹、天著、山韭、雁齿、糜舌、牛唇、彘首。”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天名精》:“天名精乃天蔓菁之讹也。其气如豕彘,故有豕首、彘颅之名。”
其他释义1.见'彘首'。
读音:zhì
[zhì]
(名)〈书〉猪:猪~|狗~。
读音:lú
[lú]
(名)头的上部。由额骨、顶骨、枕骨、蝶骨、颞骨等构成。颅的内部有脑。也叫颅脑或脑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