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虫
【拼音】:shī chóng
【结构】:狮(左右结构)虫(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见“狮子身中虫”。
基础解释见“[[狮子身中虫]]”。
汉语大词典见“狮子身中虫”。《汉语大词典》:狮子身中虫(狮子身中虫) 拼音:shīzishēnzhōngchóng佛教语。比喻从内部破坏佛法的僧团中的败类。语出《莲华面经》卷上:“阿难,譬如师子命绝身死,若空、若地、若水、若陆所有众生,不啖食彼师子身肉,唯师子身自生诸虫,还自啖食师子之肉。阿难,我之佛法非馀能坏,是我法中诸恶比丘,犹如毒刺,破我三阿僧祇劫积行勤苦所积佛法。”后亦指混入革命阵营的投机分子。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十二)》:“﹝高尔基﹞早年所作的《鹰之歌》有韦素园先生的翻译……这里的信(指高尔基一九二八年十月七日发表于苏联《真理报》的《给苏联的“机械的市民们”》)却是近作,可以看见他的坦白和天真,也还很盛气。‘机械的市民’其实也是坦白的人们,会照他心里所想的说出,并不涂改招牌,来做‘狮子身中虫’。”亦省作“狮虫”。陈毅《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四:“靠人民打碎旧河山,狮虫灭。”
读音:shī
[shī]
(名)(~子)哺乳动物;吼声很大;有“兽王”之称:~吼|~子|海~。
读音:chóng
[chóng]
1. 节肢动物的一类:昆虫。益虫。雕虫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2. 动物的通称:大虫(老虎)。长虫(蛇)。介虫(有介壳的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