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摄
【拼音】:shōu shè
【注音】:ㄕㄡㄕㄜˋ
【结构】:收(左右结构)摄(左右结构)
【繁体】:收攝
词语解释收捕。犹管束。勾取。收聚。收摄[shōushè]⒈收捕。犹管束。勾取。收聚。
引证解释⒈收捕。引《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收摄案问,具得情理。”⒉犹管束。引《南史·侯安都传》:“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检问收摄,则奔归安都。”《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六年》:“柔然紇升盖可汗先不设备,民畜满野,惊怖散去,莫相收摄。”⒊勾取。引宋何薳《春渚纪闻·中霤神》:“﹝余﹞见其庄僕陈青者,睡中多为阴府驱令收摄死者魂。”⒋收聚。引《花月痕》第七回:“此自是上牀时胡思乱想所致,便自收摄精神,扫除思虑,就也安然睡着了。”茅盾《动摇》五:“方罗兰勉强收摄了精神。”
网络解释收摄shōushèㄕㄡㄕㄜˋ
汉语大词典(1).收捕。《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收摄案问,具得情理。”(2).犹管束。《南史·侯安都传》:“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检问收摄,则奔归安都。”《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六年》:“柔然纥升盖可汗先不设备,民畜满野,惊怖散去,莫相收摄。”(3).勾取。宋何薳《春渚纪闻·中霤神》:“﹝余﹞见其庄仆陈青者,睡中多为阴府驱令收摄死者魂。”(4).收聚。《花月痕》第七回:“此自是上床时胡思乱想所致,便自收摄精神,扫除思虑,就也安然睡着了。”茅盾《动摇》五:“方罗兰勉强收摄了精神。”
其他释义1.收捕。2.犹管束。3.勾取。4.收聚。
1.眼界轩豁,气象爽丽,神情性悦,一部精神,悉皆收摄而纳诸扩中,然而至理微纱,未易窥测,要令目击道存,心领意会,非文字之可传,口舌之可语也。
2.当是时,天空中一股王霸之气充斥铺天盖地,让所有妖兽不由得跪下礼拜,心悦诚服,但猴王念及众生,终于收摄神力,缓缓降下。
3.上请五方五帝斩鬼大将军官十万人降下,主为某家同心并力,收摄村中巷陌家中宅内行客魉魉之鬼,伏。
4.革故鼎新,脱胎换骨之意也;而五气朝元之要,在于收摄身心,心不外驰,情不逐物。
5.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6.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
7.且不说张蕾去解救瑶姬,原始天尊在大罗天四处游荡,并且刮地三尺,无数矿脉灵脉全部收摄起来,无数瑶草奇花连山一起也都被收摄了起来。
8.俭皆贪残放滥,取受狼籍,元元无聊,呼嗟充野,焉到便收摄行法,以示万姓,勿令漏露,使痈疽决溃,为国生梗。
9.眼见寇仲星变来势凌厉,边不负却是夷然不惧,收摄心神,右手洒然挥迎。
10.赵毅收摄浑身的气息,他知道,这只大蛇的实力不在自己之下,小心使得万年船,不敢在肆意攻击,而是提高警惕,以寻找它的破绽。
读音:shōu
[shōu]
(1)(动)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拾|~集。
(2)(名)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回|~复。
(3)(动)获得(经济利益):~入|~益。
(4)(动)收获;收割:~成|秋~。
(5)(动)接;接受;容纳
(6)(动)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不住了。
(7)(动)逮捕;拘禁:~监。
(8)(动)结束;停止(工作):~工|~场。
读音:shè,niè
[shè]
[ shè ]1. 拿,吸取:摄取。摄像。摄影。摄食。
2. 保养:摄生。摄重(zhòng )。珍摄。
3. 代理:摄行(xíng )(代职务)。摄政(代君主管理国家)。
4. 捕捉:勾摄。
5. 迫近:“摄乎大国之间”。
6. 古同“慑”,怕,使害怕。
[ niè ](古汉语)
安静;安定:“天下摄然,人安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