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歷在目
【拼音】:lì lì zài mù
【繁体】:歷歷在目
【拼音】:lì lì zài mù
基础解释历历在目lìlì-zàimù[comeclearlyintoview;leapbeforetheeyes;bestillaliveinone/'smemory]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综合释义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唐·杜甫《历历》诗:“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
辞典修订版清清楚楚的呈现在眼前。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八.尹真人服元气术》:「如能至心,三、七日中可以内视五脏,历历在目。」《清史稿.卷二八三.觉罗武默讷传》:「跪诵敕旨。拜毕,雾开,峰峦历历在目,登陟有路。」
辞典简编版清楚明白的呈现在眼前。 【造句】他望着发黄的相片,往事历历在目,彷佛又回到旧日的时光。
法语chaque détail apparaît clairement au regard
成语词典版01.宋.楼钥《攻媿集.卷五三.西汉会要序》:「开卷一阅,而二百余年之事,历历在目。」02.明.高启〈姑苏杂咏序〉:「偶得郡志阅之,观其所载山川、台榭、园池、祠墓之处,余向尝得于烟云草莽之间为之踌躇而瞻眺者,皆历历在目。」03.《醒世恒言.卷三八.李道人独步云门》:「一座青州城正临在北窗之下,见州里人家,历历在目。」04.《聊斋志异.卷四.小猎犬》:「无何,王者登小辇,卫士仓皇,各命鞍马;万蹄攒奔,纷如撒菽,烟飞雾腾,斯须散尽。公历历在目,骇诧不知所由。」05.《聊斋志异.卷六.山市》:「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06.《聊斋志异.卷九.安期岛》:「既离海,急取拆视,去尽数百重,始见一镜;审之,则蛟宫龙族,历历在目。」07.清.孔尚任〈桃花扇小识〉:「惟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啧啧在口,历历在目,此则事之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也。」
读音:lì
[lì]
1.經過:“歷劫”、“歷險”、“歷盡滄桑”。
2.踰越。《呂氏春秋•孟冬紀•安死》:“徑庭歷級,非禮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雁宕山日記》:“一步一喘,數里,始歷高巔。”
3.過去、已經過的:“歷代”、“歷屆”、“歷史”、“歷年”。《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至於先士茂製,諷高歷賞。”
4.分明的、清晰的:“歷歷在目”、“往事歷歷”。唐•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春草萋萋鸚鵡洲。”
5.過去的經驗:“學歷”、“資歷”、“履歷”。
6.遍、盡。《周禮•夏官•量人》:“凡宰祭與鬱人受斝,歷而皆飲之。”唐•李商隱《詠史詩》:“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读音:lì
[lì]
1.經過:“歷劫”、“歷險”、“歷盡滄桑”。
2.踰越。《呂氏春秋•孟冬紀•安死》:“徑庭歷級,非禮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雁宕山日記》:“一步一喘,數里,始歷高巔。”
3.過去、已經過的:“歷代”、“歷屆”、“歷史”、“歷年”。《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至於先士茂製,諷高歷賞。”
4.分明的、清晰的:“歷歷在目”、“往事歷歷”。唐•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春草萋萋鸚鵡洲。”
5.過去的經驗:“學歷”、“資歷”、“履歷”。
6.遍、盡。《周禮•夏官•量人》:“凡宰祭與鬱人受斝,歷而皆飲之。”唐•李商隱《詠史詩》:“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读音:zài
[zài]
(1)(动)存在;生存
(2)(动)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他不~家|钢笔~桌子上。
(3)(动)留在:~位。
(4)(动)参加(某团体);属于(某团体)。
(5)(动)在于;决定于:学习好;主要~于自己努力。
(6)(助)“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
(7)(介)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等:事情发生~去年|~礼堂开会。
(8)(副)正在(表示动作行为的进行或者持续):姐姐~做功课。
读音:mù
[mù]
(1)(名)眼睛:有~共睹|历历在~。
(2)(动)〈书〉看:~为奇迹。
(3)(名)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细~|纲举~张。
(4)(名)目录:书~|药~|剧~。
(5)(名)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中有雁形目、鸡形目等。目以下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