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头不律
【拼音】:fāng tóu bù lǜ
【繁体】:方頭不律
【拼音】:fāng tóu bù lǜ
词语解释⒈ 方头:俗谓不合时宜。不律:倔强不顺。形容脾气倔强,固执己见。例:见一个方头不律的人,欺侮一个老年,打扯他跳河。——元·郑廷玉《金凤钗》英:inopportuneorinappropriate;方头不律[fāngtóubùlǜ]⒈方头:俗谓不合时宜。不律:倔强不顺。形容脾气倔强,固执己见。例见一个方头不律的人,欺侮一个老年,打扯他跳河。——元·郑廷玉《金凤钗》英inopportuneorinappropriate;
基础解释[inopportuneorinappropriate形容脾气倔强,固执己见
引证解释⒈ 见“方头不劣”。⒈见“方头不劣”。
综合释义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同“方头不劣”。方头不律[fāngtóubùlǜ]本指倔强不驯,引申为刚直倔强或凶蛮不讲理。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见一个方头不律的人,欺负一个年老的,要扯他跳河。”亦作“不劣方头”、“方头不劣”。
汉语大词典见“方头不劣”。《汉语大词典》:方头不劣(方头不劣) 拼音:fāngtóubùliè倔强不驯。引申为强暴。元关汉卿《绯衣梦》第四折:“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亦作“方头不律”。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我﹞见一个方头不律的人,欺负一个年老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俺这孩儿也不曾讹言谎语,又不曾方头不律。”参见“方头”。
国语辞典⒈ 本指倔强不驯,引申为刚直倔强或凶蛮不讲理。元·郑廷玉也作「不劣方头」、「方头不劣」。引:《金凤钗·第二折》:「见一个方头不律的人,欺负一个年老的,要扯他跳河。」方头不律[fāngtóubùlǜ]⒈本指倔强不驯,引申为刚直倔强或凶蛮不讲理。元·郑廷玉也作「不劣方头」、「方头不劣」。引《金凤钗·第二折》:「见一个方头不律的人,欺负一个年老的,要扯他跳河。」成语解释方头不律
辞典修订版本指倔强不驯,引申为刚直倔强或凶蛮不讲理。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见一个方头不律的人,欺负一个年老的,要扯他跳河。」也作「不劣方头」、「方头不劣」。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本指倔强不驯,引申为刚直倔强或凶蛮不讲理。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见一个方头不律的人,欺负一个年老的,要扯他跳河。」亦作「不劣方头」、「方头不劣」。
出处元·郑廷玉《金凤钗》:“见一个方头不律的人,欺侮一个老年,打扯他跳河。”
其他释义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同“方头不劣”。
反义词 方头不劣
读音:fāng
[fāng]
(1)(名)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正~形。
(2)(名)乘方:平~。
(3)姓。
(4)(名)方向:东~。
(5)(名)方面:正~。
(6)(名)地点、地区:~言。
(7)(名)方法:药~。
(8)(形)正直:品行~正。
(9)(副)正在;正当:~才。
(10)(量)用于方形东西:几~木头。
读音:tóu,tou
[tóu]
[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 tou ]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lǜ
[lǜ]
(1)(名)法律;规则:定~|规~|纪~。
(2)(名)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3)(名)旧诗的一种体裁:五~|七~。
(4)(动)〈书〉约束:~己甚严。
(5)(Lǜ)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