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生杀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生杀

生杀

【拼音】:shēng shā

【注音】:ㄕㄥㄕㄚ

【结构】:生(独体结构)杀(上下结构)

【繁体】:生殺

解释

词语解释指萌生凋落﹑昭苏伏蛰﹑阴阳消长等自然规律。生与死;生或死。决定生与死。指生杀之权。生杀[shēngshā]⒈指萌生凋落、昭苏伏蛰、阴阳消长等自然规律。⒉生与死;生或死。⒊决定生与死。⒋指生杀之权。

引证解释⒈指萌生凋落、昭苏伏蛰、阴阳消长等自然规律。引《庄子·天运》:“怨恩取与諫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成玄英疏:“应青春以生长,顺素秋以杀罚。”唐白居易《桐花》诗:“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宋沉括《梦溪补笔谈·象数》:“凡积月以为时,四时以成岁,阴阳消长,万物生杀变化之节,皆主於气而已。”⒉生与死;生或死。引《列子·周穆王》:“阴阳俱壮则梦生杀。”张湛注:“阴阳以和为用者也,抗则自相利害,故或生或杀也。”⒊决定生与死。引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人主立于生杀之位,与天共持变化之势。”宋苏辙《唐论》:“古者诸侯大国或数百里,兵足以战,食足以守,而其权足以生杀。”明宋濂《寓言》之二:“生杀之柄,弗累於手;安危之心,弗繫於心。”鲁迅《且介亭杂文·上海文坛上的鬼魅》:“因为他们正握着涂抹的笔尖、生杀的权力。”⒋指生杀之权。引《周书·李贤传》:“今位居上列,爵迈通侯,受委方面,生杀在手。”宋苏轼《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诗:“书生只肯坐帷幄,谈笑毫端弄生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滇军政府讨满洲檄》:“生恶因於郡县,生杀操之墨吏,刑部不知,按察不问。”

网络解释生杀(词语释义)生杀,汉语词汇。

释义1、指萌生凋落、昭苏伏蛰、阴阳消长等自然规律。2、生与死;生或死。3、决定生与死。4、指生杀之权。

综合释义指萌生凋落、昭苏伏蛰、阴阳消长等自然规律。《庄子·天运》:“怨恩取与諫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成玄英疏:“应青春以生长,顺素秋以杀罚。”唐白居易《桐花》诗:“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宋沉括《梦溪补笔谈·象数》:“凡积月以为时,四时以成岁,阴阳消长,万物生杀变化之节,皆主於气而已。”生与死;生或死。《列子·周穆王》:“阴阳俱壮则梦生杀。”张湛注:“阴阳以和为用者也,抗则自相利害,故或生或杀也。”决定生与死。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人主立于生杀之位,与天共持变化之势。”宋苏辙《唐论》:“古者诸侯大国或数百里,兵足以战,食足以守,而其权足以生杀。”明宋濂《寓言》之二:“生杀之柄,弗累於手;安危之心,弗繫於心。”鲁迅《且介亭杂文·上海文坛上的鬼魅》:“因为他们正握着涂抹的笔尖、生杀的权力。”指生杀之权。《周书·李贤传》:“今位居上列,爵迈通侯,受委方面,生杀在手。”宋苏轼《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诗:“书生只肯坐帷幄,谈笑毫端弄生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滇军政府讨满洲檄》:“生恶因於郡县,生杀操之墨吏,刑部不知,按察不问。”

汉语大词典(1).指萌生凋落、昭苏伏蛰、阴阳消长等自然规律。《庄子·天运》:“怨恩取与谏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成玄英疏:“应青春以生长,顺素秋以杀罚。”唐白居易《桐花》诗:“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宋沈括《梦溪补笔谈·象数》:“凡积月以为时,四时以成岁,阴阳消长,万物生杀变化之节,皆主于气而已。”(2).生与死;生或死。《列子·周穆王》:“阴阳俱壮则梦生杀。”张湛注:“阴阳以和为用者也,抗则自相利害,故或生或杀也。”(3).决定生与死。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人主立于生杀之位,与天共持变化之势。”宋苏辙《唐论》:“古者诸侯大国或数百里,兵足以战,食足以守,而其权足以生杀。”明宋濂《寓言》之二:“生杀之柄,弗累于手;安危之心,弗系于心。”鲁迅《且介亭杂文·上海文坛上的鬼魅》:“因为他们正握着涂抹的笔尖、生杀的权力。”(4).指生杀之权。《周书·李贤传》:“今位居上列,爵迈通侯,受委方面,生杀在手。”宋苏轼《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诗:“书生只肯坐帷幄,谈笑毫端弄生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滇军政府讨满洲檄》:“生恶因于郡县,生杀操之墨吏,刑部不知,按察不问。”

其他释义1.指萌生凋落﹑昭苏伏蛰﹑阴阳消长等自然规律。2.生与死;生或死。3.决定生与死。4.指生杀之权。

生杀造句更多 >>

1.人命大如天,我们处理人命案手握生杀之权,不可不慎之又慎。

2.原本能让他傲视群雄拥有无限生杀大权的力量,在这一瞬间突然就变得分文不值了。

3.想起穆先生杀死白面儒生的那一掌,出手之狠辣,着实令人害怕。

4.既生强声,既生杀音,天地间就有它一席之地。若无,以我残生创存便是。前人能谱白昼之天,我为何不能撰个黑漆之天?何况黑白相对,昼夜相生。

5.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百姓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6.坐在宝座上的皇帝,看来充满威严,当然,他能生杀与夺,权倾朝野,领导大众走向富强。

7.其他的一切权利,诸如区域安排、报销签准、特殊价格批准、人事任免等“生杀大权”。

8.宗族具备了作为治安权威所必须具备的约束力大小事务的裁决权,在族中享有大小事务的裁决权,握有生杀予夺大权,具备强制力。

9.实际上,消费者操纵了品牌的生杀大权,对于喜爱的品牌,可以一掷千金,并口碑相传,对不喜欢的品牌,则弃之不顾,不管企业做了多大努力。

10.……既然你手中掌控着我四名族人的生死,而我也有对贵派几位弟子生杀与夺的权柄,不如我们做一笔交易如何?

字义分解

读音:shēng

[shēng]

[ shēng ]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生。滋生。生长。

2. 造出:生产。

3. 活的,有活力的:生存。生命。生物。生机。出生入死。舍生取义。

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生。丧生。卫生。

5. 生活,维持生活的:生计。生意。

6. 整个生活阶段:一生。平生。今生。

7. 发出,起动:生病。生气。生效。生花之笔。谈笑风生。

8. 使燃料燃烧起来:生火。

9. 植物果实不成熟:生瓜。

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生饭。生水。

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生疏。生客。生字。陌生。

12. 不熟练的:生手。

13. 未经炼制的生铁。

14. 硬:态度生硬生吞活剥。

15. 甚,深:生怕。生疼。

16. 正在学习的人:学生。门生。

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生。医生。

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生。老生。武生。

19. 词尾:好生休养。

20. 姓。

读音:shā

[shā]

(1)(动)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弄死:~鸡|~敌。

(2)(动)战斗:~出重围。

(3)(动)削弱;消除:~价|~暑气。

(4)(动)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气~|笑~人。

(5)(动)〈方〉药物等刺激皮肤或粘膜使感觉疼痛:肥皂水~眼睛。

(6)(动)同“

(7)(动):~笔|~尾。

生杀相关成语

生杀相关词语

关于生杀的诗词更多 >>

包含生杀的歇后语

上一个:牲杀

下一个:收杀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