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用
【拼音】:xí yòng
【注音】:ㄒ一ˊㄩㄥˋ
【结构】:习(独体结构)用(独体结构)
【简体】:习用
【繁体】:習用
词语解释习用xíyòng(1)常用,习惯这样用英habituallyuse习用[xíyòng]⒈常用,习惯这样用。英habituallyuse;
基础解释常用,习惯这样用
引证解释⒈演习。引《穀梁传·昭公八年》:“因蒐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⒉频频使用;惯用。引《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程昌禹部曲虽蔡州人,亦习用拏子等,遂屡捷。”⒊沿用。引清陈廷敬《秦论》:“秦起西垂,习用故俗。”
网络解释习用习用释义为常用,习惯这样用。
综合释义演习。《穀梁传·昭公八年》:“因蒐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频频使用;惯用。《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程昌禹部曲虽蔡州人,亦习用拏子等,遂屡捷。”沿用。清陈廷敬《秦论》:“秦起西垂,习用故俗。”习用[xíyòng]惯用、沿用。《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这黄帝做着个厮杀的头脑,教天下后世习用干戈。」
汉语大词典(1).演习。《谷梁传·昭公八年》:“因蒐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2).频频使用;惯用。《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程昌禹部曲虽蔡州人,亦习用拿子等,遂屡捷。”(3).沿用。清陈廷敬《秦论》:“秦起西垂,习用故俗。”
国语辞典惯用、沿用。习用[xíyòng]⒈惯用、沿用。引《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这黄帝做著个厮杀的头脑,教天下后世习用干戈。」近惯用
辞典修订版惯用、沿用。《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这黄帝做着个厮杀的头脑,教天下后世习用干戈。」
其他释义1.演习。2.频频使用;惯用。3.沿用。
1.老张不气馁,帮人帮到底,小杨没有学习用的书籍,他就跑书店买来送到小杨手中;没有场房,他就不厌其烦帮忙四处打听。
2.小明学习用功,品行端正,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3.上学前一定要检查一下书包,以免遗漏学习用品。
4.大学并不是学习付出越多成绩回报就越高,讲究的是学习方法,很用功的学生未必能获得更高的成绩。虽然,学习用功的学生会觉得不公平,但是这就是大学,你可以抱怨但很难改变什么。
5.为了不负众望,我有决心,在治黄战线上,加倍努力工作和学习,用有限的年华,积极服务于治黄事业,以此来报答各级领导的对我的关怀与信任。
6.应为有二分钟预备铃,这要求学生进教室后要静心,准备当堂课的学习用具,并坐端正,迎接老师进教室上课。
7.看到妈妈上了一天班,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我看在眼里,记在心理,我要好好地学习,用此来孝敬妈妈。
8.上小学的时候,参加了一个课外小组,在那里我花了两年时间学习用毛笔画金鱼的尾巴。
9.开学前夕,爸爸带我买了几样必需的学习用品。
10.教育部基教司强调,多年来该司一直主张坚决遏制滥编、滥印、滥发各类教辅材料,反对推销任何不必要的参考读物或学习用品。
读音:xí
[xí]
(1)(动)学习;练习;温习:~武|~练。
(2)(动)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焉不察。
(3)(名)习惯:恶~|陈规陋~|积~。
(4)姓。
读音:yòng
[yòng]
(1)(动)使用
(2)(动)费用:~项|家~。
(3)(动)用处:功~|有~|作~|物尽其~。
(4)(动)需要(多用于否定):不~开灯|您不~操心。
(5)(动)吃、喝(敬辞):~饭|~茶。
(6)(动)〈书〉(连)因此;因为(多用于书信):~特函达。
(7)(动)(介)拿(表示凭借的工具、方式或者手段等):~钥匙开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