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虏伯
【拼音】:kè lǔ bó
【繁体】:克虜伯
【拼音】:kè lǔ bó
词语解释(Alfredkrupp,1812-1837)德国钢铁业家,继其父为厄森(Essen)小铁厂主。后发明熔铁、链钢诸新法,并于公元一八四七年始,制造枪炮,规模日扩,握国内钢铁实业之霸权。今于本厂外,兼设分厂于各处,又附设有造船厂一所、链媒厂若干所,工人达七万,其制造品行销全世界。
英语Krupp
法语Krupp
网友释义1906年,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出生在其家族的摇篮埃森市。其先祖克虏伯帝国的奠基人也叫阿尔弗雷德·克虏伯(1812—1887),他生产的大炮曾使俾斯麦在19世纪中叶先后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这就是著名的克虏伯大炮.
读音:kè
[kè]
(1)(动)攻破;攻下据点;战胜。
(2)(动)能:~勤~俭|不~分身。
(3)(动)克服;克制:~己|以柔~刚。
(4)(动)消化:~食。
(5)(动)严格限定(期限):~期动工|~日完成。也作“刻”。另见kēi。
(6)(量)公制重量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旧称公分。
(7)藏语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斤。也是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读音:lǔ
[lǔ]
(1)(名)俘虏
(2)(名)。
(3)(名)俘虏
(4)(名)。
(5)(名)古代指奴隶。
(6)(名)古代对敌方的蔑称。
读音:bǎi,bó
[bó]
[ bó ]1.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2. 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
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伯”。
6. 姓。
[ bǎi ]1.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
[ bà ]1.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