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楂
【拼音】:yá zhā
【注音】:一ㄚˊㄓㄚ
【结构】:牙(独体结构)楂(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见“牙槎”。牙楂[yázhā]⒈见“牙槎”。
基础解释见“[[牙槎]]”。
引证解释⒈见“牙槎”。
汉语大词典见“牙槎”。《汉语大词典》:牙槎 拼音:yáchá亦作“牙楂”。(1).丫叉。树木分枝处。宋欧阳修《于刘功曹家见女奴弹琵琶》诗:“啄木不啄新生枝,惟啄牙楂枯木腹。”(2).瘦削貌。
其他释义1.见'牙槎'。
读音:yá
[yá]
(1)(名)牙齿:门~|镶~|~医。
(2)(名)特指象牙:~筷|~章。
(3)(名)形状像牙齿的东西:~子。
(4)(名)(Yá)姓。
(5)(名)(~子)旧时为买卖双方撮合从中取得佣金的人。
读音:zhā,chá
[zhā]
[ zhā ]1. 〔山楂〕a.落叶乔木,果实球形,红色有白点,味酸,可食;b.这种植物的果实。亦作“山查”。
[ chá ]1. 同“茬”。
2. 水中木筏:“穷岸有盘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