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见
【拼音】:wàng jiàn
【注音】:ㄨㄤˋㄐ一ㄢˋ
【词性】:动词。
【结构】:望(上下结构)见(独体结构)
【简体】:望见
【繁体】:望見
词语解释意思是谒见;从高处﹑远处看到。望见[wàngjiàn]⒈犹谒见。⒉从高处、远处看到。
基础解释意思是谒见;从高处﹑远处看到。
引证解释⒈犹谒见。引《战国策·赵策四》:“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⒉从高处、远处看到。《左传·定公三年》:“邾子在门臺,临廷。閽以缾水沃廷。引邾子望见之,怒。”《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赵军望见而大笑。”唐顾况《临海所居》诗之二:“此去临溪不是遥,楼中望见赤城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孟沂﹞步行回去,偶然一个去处,望见桃花盛开。”周立波《山那面人家》:“翻过山顶,望见新郎的家了。”
网络解释望见《战国策·秦策三》:“已其言臣者,将贱而不足听耶!非若是也,则臣之志,愿少赐游观之间,望见足下而入之。”
综合释义犹谒见。《战国策·赵策四》:“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从高处、远处看到。《左传·定公三年》:“邾子在门臺,临廷。閽以缾水沃廷。邾子望见之,怒。”《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赵军望见而大笑。”唐顾况《临海所居》诗之二:“此去临溪不是遥,楼中望见赤城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孟沂﹞步行回去,偶然一个去处,望见桃花盛开。”周立波《山那面人家》:“翻过山顶,望见新郎的家了。”
汉语大词典(1).犹谒见。《战国策·赵策四》:“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郤也,故愿望见太后。”(2).从高处、远处看到。《左传·定公三年》:“邾子在门台,临廷。阍以瓶水沃廷。邾子望见之,怒。”《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赵军望见而大笑。”唐顾况《临海所居》诗之二:“此去临溪不是遥,楼中望见赤城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孟沂﹞步行回去,偶然一个去处,望见桃花盛开。”周立波《山那面人家》:“翻过山顶,望见新郎的家了。”
国语辞典看见,如:「他住的地方视野极佳,可望见青山绿水。」望见[wàngjiàn]⒈看见。例如:「他住的地方视野极佳,可望见青山绿水。」
辞典简编版看见。 【造句】他住的地方视野极佳,可望见青山绿水。
法语apercevoir
其他释义1.犹谒见。2.从高处﹑远处看到。
1.过了五日,将近黄昏时分,远远望见了北京的城楼,落日熔金,雁阵北归,墙垣高大、绵延数十里的京城,整个笼罩在暮霭之中,越发显得神奇缥缈,气势非凡。
2.小区北侧,雪花映衬下的村庄黑白安静。远远地望见,一棵棵榆树水杉落尽芳华,瘦瘦的枝条潦草地分割着天空。
3.张永当下付了船钱,便同徐寿上岸,转湾抹角不到一里路,已望见村庄。
4.这里兄弟二人正在卿卿吵吱,船艄上赵三望见了,正不知他商议甚事,一跳跳上岸来,徐用见赵三上岸,洋洋的到走开了。
5.童贯与众将勒马在万军之前,遥望见对岸水面上芦林中。
6.桃夭夭望见那桌上摆满花生,粽子,云片糕,芝麻糖等点心,不觉满嘴的馋涎,肚里饥火熊熊燃烧,暗道偷食不成,干脆蒙食。
7.“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这是战乱的岁月。诗人杜甫从洛阳向华州赶路。一天,天色已经昏暗,诗人错过了住店,只好投宿石壕村了。村中断壁残埂,蓬篙满地,十室九空,杜甫望见村东一户人家冒着炊烟,便直奔而去。
8.城楼之上,观礼之人,耳闻礼炮声声,震耳欲聋,望见远处士兵,集列成九个方阵,步履整齐,雄纠纠,气昂昂,沿着长街,朝向午门而来。
9.拓跋头领率众人出去,远远地望见东边的沙漠尘烟滚滚,紧接着传来一阵战马疾驰的声响。
10.刘备与关张三人策马登上土坡遥望,见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还有大旗上写着“天公将军”。
读音:wàng
[wàng]
(1)(动)探望:拜~|看~。
(2)(动)盼望、希望:期~|企~。
(3)(名)名望:声~|威~。
(4)(形)〈书〉怨恨。
(5)(名)(~子)店铺标明属于某种行业的标志:酒~。
(6)(介)对着;朝着:~我点点头|~他笑笑。注意“望前看”、“望东走”等处的“望”多写作“往”。
(7)姓。
(8)(名)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地球上看见圆形的月亮;这种月相叫望;这时的月亮叫望月。
读音:jiàn,xiàn
[jiàn]
[ jiàn ]1.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3.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5. 会晤:会见。接见。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 xiàn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