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掖
【拼音】:zuǒ yè
【注音】:ㄗㄨㄛˇ一ㄝˋ
【结构】:左(半包围结构)掖(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宫城正门左边的小门。2.唐时指门下省。3.明成祖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参见'五军'。
基础解释宫城正门左边的小门。唐时指门下省。明成祖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参见/'五军/'。
引证解释⒈宫城正门左边的小门。引《宋书·天文志一》:“魏文帝黄初三年九月甲辰,客星见太微左掖门内。”⒉唐时指门下省。唐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仇兆鳌注:“《唐六典》:在宣政门内,殿东有东上閤门,殿西有西上閤门。东上閤门,门下省在焉。参见“左省”。引西上閤门,中书省在焉。公时为左拾遗,属门下,故出左掖。”⒊明成祖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参见“五军”。
网络解释左掖左掖,意思是宫城正门左边的小门。出自《宋书·天文志一》。
综合释义宫城正门左边的小门。《宋书·天文志一》:“魏文帝黄初三年九月甲辰,客星见太微左掖门内。”唐时指门下省。唐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仇兆鳌注:“《唐六典》:在宣政门内,殿东有东上閤门,殿西有西上閤门。东上閤门,门下省在焉。西上閤门,中书省在焉。公时为左拾遗,属门下,故出左掖。”参见“左省”。明成祖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参见“五军”。
汉语大词典(1).宫城正门左边的小门。《宋书·天文志一》:“魏文帝黄初三年九月甲辰,客星见太微左掖门内。”(2).唐时指门下省。唐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仇兆鳌注:“《唐六典》:在宣政门内,殿东有东上閤门,殿西有西上閤门。东上閤门,门下省在焉。西上閤门,中书省在焉。公时为左拾遗,属门下,故出左掖。”参见“左省”。(3).明成祖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参见“五军”。
其他释义1.宫城正门左边的小门。2.唐时指门下省。3.明成祖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参见'五军'。
读音:zuǒ
[zuǒ]
(1)(名)左面;面向南时靠东的一边。
(2)(名)东:山~(太行山以东的地方;过去也专指山东省)。
(3)(形)偏;斜;不正常:~脾气|~道旁门。
(4)(动)错;不对头:想~了|说~了。
(5)(形)相反:意见相~。
(6)(形)进步的;革命的:~联|~派|~翼作家。
(7)〈书〉同“佐”。
(8)姓。
读音:yè,yē
[yè]
[ yè ]1. 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扶掖。
2. 扶持别人:掖护。奖掖。
3. 古同“腋”,旁边。
[ yē ]1. 把东西塞在衣袋或夹缝里:腰里掖着手榴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