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格
【拼音】:zhōng gé
【注音】:ㄓㄨㄥㄍㄜˊ
【结构】:中(独体结构)格(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中途搁置。合格。中格[zhōnggé]⒈中途搁置。合格。
基础解释中途搁置。合格。
引证解释⒈中途搁置。引明沉德符《野获编·宗藩·二郡王建白》:“三朝以来,诸建白者及策士者,往往谈及此事,终齟齬中格。”《明史·熊廷弼传》:“乞速遣将士,备芻粮,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⒉合格。引《宋史·选举志三》:“不合格不得试程文,中格者依文士例试七书义一道。”清邓显鹤《湖南靖州训导毛府君墓志铭》:“三年大比,中格者随解牒上之礼部,不中格者絀。”
综合释义中途搁置。明沉德符《野获编·宗藩·二郡王建白》:“三朝以来,诸建白者及策士者,往往谈及此事,终齟齬中格。”《明史·熊廷弼传》:“乞速遣将士,备芻粮,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合格。《宋史·选举志三》:“不合格不得试程文,中格者依文士例试七书义一道。”清邓显鹤《湖南靖州训导毛府君墓志铭》:“三年大比,中格者随解牒上之礼部,不中格者絀。”中格[zhōnggé]中途搁置。
汉语大词典中途搁置。明沈德符《野获编·宗藩·二郡王建白》:“三朝以来,诸建白者及策士者,往往谈及此事,终龃龉中格。”《明史·熊廷弼传》:“乞速遣将士,备刍粮,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合格。《宋史·选举志三》:“不合格不得试程文,中格者依文士例试七书义一道。”清邓显鹤《湖南靖州训导毛府君墓志铭》:“三年大比,中格者随解牒上之礼部,不中格者绌。”
英语dogfight
其他释义1.中途搁置。
1.在这艰辛的长途跋涉中,格鲁美地河是唯一的水源。
2.窗外一朵绽开的百合,在绵绵细雨中,格外显得楚楚可怜。
3.在从雅文到霍斯的大规模转移中,格里夫上将算错了其特遣队的超空间跳跃坐标,导致三艘歼星舰出现在“执行者号”顶部。
4.其中,格兰仕生产的微波炉,美的电风扇和电饭锅产量、销量、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5.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
6.开着小小白花的荠菜在漫山遍野的绿丛中格外引人注目,小孩和大人们都忍不住欢叫起来。
7.夏日浓浓如美酒,心中格外想老友;夏水哗哗在奔流,愿你快乐无烦忧。美丽精彩握在手,生活更上一层楼,深深情谊在心头,幸福如意永不休!
8.摩托车在黑衣女子的操纵下猛地一停,随即朝着囚衣男子急驰而去,完全没把汽油燃烧的火焰放在眼里,火红的摩托疾驰在火焰中,格外艳丽夺目,但仅是一闪而过。
9.时下,在威海海驴岛上,漫岛的芙蓉花点缀得如同披上一层花的嫁衣,葱葱郁郁的绿色中,大片大片的红花相称其中,格外耀眼。
10.墙角下,有一片淡淡的绿,一条条绿色的丝带从墙角顺着墙顶延伸,像一块翡翠镶嵌在白玉中,格外美丽。
读音:zhōng,zhòng
[zhōng]
[ zhō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 zhòng ]1.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读音:gé
[gé]
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2.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3.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4.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5. 击,打:格斗。格杀。
6. 推究:格致。
7. 树的长枝。
8. 至,来:格于上下。
9. 感通:格于皇天。
10. 变革,纠正:格非。
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