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自治
【拼音】:qū yù zì zhì
词语解释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而制定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根据这个政策,各少数民族以自己的聚居区域的大小不同而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等自治机关,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外,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网友释义区域自治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民族纠纷的决策。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她是中国对于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1.这十个问题既具有民族自治地方的共性,又是我区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阐述了如何结合西部大开发贯彻实施自治法,充分发挥自治怯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上重要的法制保障作用。
2.国家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发展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的扬弃。
6.自治机关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
7.中国是世界上解决民族问题最好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国家。
8.乌兰夫亲历了探索、实践、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全过程,成为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实践家。
9.民族区域自治法是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法律。
10.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读音:qū,ōu
[qū]
[ qū ]1. 分别:区分。区别。
2. 地域:地区。区划。
3. 〔区区〕小,细微:如“区区小事”。
4. 行政区划单位:省级自治区。市辖区。
[ ōu ]1. 姓。
读音:yù
[yù]
(名)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疆域:地~|海~|区~。
读音:zì
[zì]
(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批评|~言~语|~作聪明。
(2)(副)自然;当然:~不待言|~当努力|~有公道。
(3)(介)从;由:~古|~外|~小|~远而近。
读音:zhì
[zhì]
(1)(动)治理
(2)(形)指安定或太平:~世。
(3)(名)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所|府~。
(4)(动)医治:~病。
(5)(动)消灭(害虫):~虫|~蝗。
(6)(动)惩办:~罪。
(7)(动)研究:~学。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