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耳
【拼音】:cōng ěr
【注音】:ㄘㄨㄥㄦˇ
【结构】:聪(左右结构)耳(独体结构)
【繁体】:聰耳
词语解释1.使听觉灵敏。2.指听觉灵敏的耳朵。聪耳[cōngěr]⒈使听觉灵敏。⒉指听觉灵敏的耳朵。
基础解释使听觉灵敏。指听觉灵敏的耳朵。
引证解释⒈使听觉灵敏。引《国语·郑语》:“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清曹籀《<龚自珍全集>序》:“草则菖蒲薢茩,聪耳而明目;茯苓茱萸,延年而耐老。”⒉指听觉灵敏的耳朵。引《墨子·兼爱下》:“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荀子·儒效》:“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坚白同异之分隔也,是聪耳之所不能听也,明目之所不能见也,辩士之所不能言也。”
网络解释聪耳聪耳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使听觉灵敏,出自《国语·郑语》;指听觉灵敏的耳朵,出自《墨子·兼爱下》。
综合释义使听觉灵敏。《国语·郑语》:“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清曹籀《<龚自珍全集>序》:“草则菖蒲薢茩,聪耳而明目;茯苓茱萸,延年而耐老。”指听觉灵敏的耳朵。《墨子·兼爱下》:“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荀子·儒效》:“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坚白同异之分隔也,是聪耳之所不能听也,明目之所不能见也,辩士之所不能言也。”
汉语大词典(1).使听觉灵敏。《国语·郑语》:“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清曹籀《〈龚自珍全集〉序》:“草则菖蒲薢茩,聪耳而明目;茯苓茱萸,延年而耐老。”(2).指听觉灵敏的耳朵。《墨子·兼爱下》:“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荀子·儒效》:“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坚白同异之分隔也,是聪耳之所不能听也,明目之所不能见也,辩士之所不能言也。”
1.磁石是安定神志、平肝潜阳、聪耳明目。
2.公道正派是关键,行正坐端“公”字先;心胸宽广“宰相”肚,独具慧眼识“圣贤”;腰挺胆壮御邪风,聪耳不闻片面言;双手干活又“干净”,两脚勤快重实践。(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87078/造句)
3.公道正派是关键,行正坐端“公”字先;心胸宽广“宰相”肚,独具慧眼识“圣贤”;腰挺胆壮御邪风,聪耳不闻片面言;双手干活又“干净”,两脚勤快重实践。[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zj-87078/]
读音:cōng
[cōng]
(1)(动)听觉灵敏:耳~目明。
(2)(形)聪明、智力高、理解力强:~慧。
读音:ěr
[ěr]
(1)(名)人和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朵。
(2)(名)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
(3)(形)位置在两旁的:~房。
(4)文言助词;罢了:技止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