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半辞
【拼音】:yī yán bàn cí
【注音】:一一ㄢˊㄅㄢˋㄘˊ
【词性】:成语。
【简体】:一言半辞
【繁体】:一言半辭
词语解释一句半句话。指极少的语言。亦作:一言半辞、一言半句
基础解释见/'一言半语/',指很少的一两句话。也作“一言半句”、“一言半字”。
引证解释⒈见“一言半语”。
综合释义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一言半辞[yīyánbàncí]极少的言辞。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网友释义一言半辞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一言半句”。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汉语大词典见“一言半语”。《汉语大词典》:一言半语(一言半语) 拼音:yīyánbànyǔ一句半句话。指极少的语言。宋杨万里《送刘德修将漕潼州》诗之二:“一言半语到金石,四海九州成弟兄。”元张可久《天净沙·春情》曲:“一言半语恩情,三番两次丁宁。”《红楼梦》第六九回:“凤姐儿……且往大观园中来,绕过群山,至北界墙根下,往外听了一言半语,回来又回贾母说,如此这般。”赵树理《三里湾》二九:“弄得他既不得不打听,又不便去打听,只好关住大门听门外传来一言半语的没头没尾评论。”亦作“一言半辞”、“一言半句”。《史记·信陵君列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朱子语类》卷十一:“近来学者有一种则舍去册子,却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见道理。”清王世奎《柳南随笔》卷三:“王实甫《西厢记》,汤若士《还魂记》,词曲之工者也,而作诗者入一言半句于篇中,即为不雅,犹时文之不可入古文也。”
国语辞典极少的言辞。
辞典修订版极少的言辞。《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极少的言辞。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其他释义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读音:bàn
[bàn]
(1)(数)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百|~大|~年|~尺|一斗~。
(2)(数)在…中间:~夜|~山腰|~天|~晌。
(3)(副)比喻很少:一星~点。
(4)(副)不完全:~新的楼房|房门~开着。
读音:cí
[cí]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