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办公事
【拼音】:gàn bàn gōng shì
【注音】:ㄍㄢㄅㄢˋㄍㄨㄥㄕˋ
【繁体】:幹辦公事
词语解释谓干练能办事。经办;办理。亦称'干办公事公事'。原名勾当公事,避宋高宗赵构名讳改。制置使﹑总领﹑安抚使﹑镇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都大提举茶马﹑都大提举坑冶﹑三衙长官等属官。由长官委派处置各种事务。
基础解释南宋军事职官名称。简称干办官。
引证解释⒈见“干办”。
网络解释干办公事南宋军事职官名称。简称干办官。“干办”原作“勾当”,避高宗赵构名讳改。都督、制置使、总领、留守、安抚使、镇抚使、招讨使、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都大提举坑治、都大提举茶马、提举茶盐、主管殿前司公事、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公事、主管侍卫亲军司公事等的属官。
汉语大词典见“干办”。《汉语大词典》:干办(干办) 拼音:gànbàn(1).谓干练能办事。唐李翱《与淮南节度使书》:“由是经之旨弃而不求,圣人之心外而不讲,干办者为良吏,适时者为连贤。”《金史·章宗纪二》:“今之察举官吏者,多责近效,以干办为上。”明谢肇浙《五杂俎·事部二》:“海公精力干办,尚能必行其意,后人效之,一步不可行,而物议沸矣。”(2).经办;办理。宋彭乘《续墨客挥犀·胥吏魁桀狡狯》:“一日,陈谓胥曰:‘宅中欲会一二女客,何人可使干办?’”《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李雄﹞到得干办了公事,却又没工夫照管儿女。”(3).亦称“干办公事”。原名勾当公事,避宋高宗赵构名讳改。制置使、总领、安抚使、镇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都大提举茶马、都大提举坑冶、三衙长官等属官。由长官委派处置各种事务。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天上台星》:“旧制诸路监司属官,曰勾当公事。建炎初,避高宗嫌名,易为干办。时军兴属公数倍,平时有题于传舍云:‘北去将军少,南来干办多。’盖始此。”
其他释义1.见'干办'。
1.后来,果然是通过虞允文的提名,四川宣抚使王炎招请陆游参加宣抚使司的工作,正式诰书到后,他的官衔是“左承议郎、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读音:gān,gàn
[gàn]
[ gān ]1. 触犯,冒犯,冲犯: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干禄。干仕。
3. 关连,涉及:干系。互不相干。
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干戈。
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干支。
6. 涯岸,水边:“河之干兮”。
7. 个数:若干。
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干燥。干旱。干枯。干柴。豆腐干。
9. 枯竭,尽净:干尽。干杯。
10. 徒然,白白地:干着急。
11.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干亲。
12. 〔干将(jiàng)〕古剑名。
13. 姓。
[ gàn ]1.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躯干。干线。
2. 做:干事。说干就干。
3.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干才。干员。干练。
4. 方言,坏、糟:事情要干。
读音:bàn
[bàn]
(1)(动)办理;处理;料理:~事|~公。
(2)(动)创设;经营:~工厂|~学校。
(3)(动)采购;置备:~货|~酒席。
(4)(动)惩治:~罪|严~|首恶必~。
读音:gōng
[gōng]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读音:shì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