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拼音】:yǒng huái
【注音】:ㄩㄥˇㄏㄨㄞˊ
【结构】:咏(左右结构)怀(左右结构)
【简体】:咏怀
【繁体】:詠懷
词语解释咏怀yǒnghuái。(1)借某物用诗词抒发情怀抱负。
基础解释(动)抒发情怀抱负:~诗。
引证解释⒈谓以诗歌形式抒发情怀抱负。三国魏阮籍有《咏怀》八十二首。引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五:“咏怀古跡,皆当在傍晚时邪,此事之必不然也。”用诗歌来抒发情怀,寄托抱负。如三国魏阮籍有《咏怀诗》八十二首。《隋书·隐逸传·李士谦》:“士谦平生时为咏怀诗,輒毁弃其本,不以示人。”唐温庭筠《寄渚宫遗民弘里生》诗:“未肯睽良愿,空期嗣妙音。他时咏怀作,犹得比南金。”
网络解释咏怀咏怀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yonghuai,是指用诗歌来抒发情怀,寄托抱负。三国魏阮籍有《咏怀》八十二首,为咏怀体的代表人物。
综合释义谓以诗歌形式抒发情怀抱负。三国魏阮籍有《咏怀》八十二首。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五:“咏怀古跡,皆当在傍晚时邪,此事之必不然也。”用诗歌来抒发情怀,寄托抱负。如三国魏阮籍有《咏怀诗》八十二首。《隋书·隐逸传·李士谦》:“士谦平生时为咏怀诗,輒毁弃其本,不以示人。”唐温庭筠《寄渚宫遗民弘里生》诗:“未肯睽良愿,空期嗣妙音。他时咏怀作,犹得比南金。”
汉语大词典谓以诗歌形式抒发情怀抱负。三国魏阮籍有《咏怀》八十二首。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五:“咏怀古迹,皆当在傍晚时邪,此事之必不然也。”用诗歌来抒发情怀,寄托抱负。如三国魏阮籍有《咏怀诗》八十二首。《隋书·隐逸传·李士谦》:“士谦平生时为咏怀诗,辄毁弃其本,不以示人。”唐温庭筠《寄渚宫遗民弘里生》诗:“未肯睽良愿,空期嗣妙音。他时咏怀作,犹得比南金。”
国语辞典抒发情怀。如阮籍有咏怀诗八十二首。
其他释义用诗歌抒写情怀:杜甫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
1.以诚立信,以信致远。以德积善,以善乐为。以爱同心,以心共鸣。以诗言志,以志咏怀。以古为镜,以镜明失。以则当理,以理服人。以律修身,以身躬行。
2.魏晋士人的游览作品中有很多游仙内容的描写,实为咏怀,表达了士人超越现实、摆脱苦闷的渴望。
3.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咏怀,以慰其心。
4.但我要说的,是全世界忠实的粉丝团成就了我,让我有机会体验的生活冒险,为此我咏怀感激。
5.而咏怀诗与咏史诗虽有交叉,却异大于同,是两种不同的诗歌类型。
6.“诗以言志,歌以咏怀”,不同军队有不同的军歌,军歌有何独特作用?王法安军歌同军旗军徽一样,都是军队精神文化教育与传承的有效方式。
7.是啊,在下也觉得此词流畅自然,意境清幽,寓情于景,以月圆花残,叹人生无常,实是中秋咏怀的佳作。
8.艺术方面,自由开放的“性灵”说理论体系,指导了他的诗歌创作,咏史诗与咏怀诗是他创作的主体。
9.诗人观察力特别敏锐,每每见景生情,托物咏怀,写出精采诗篇。
10.诗歌既有清新自然、颇具理趣的山水诗,也有深沉练达、含蓄蕴藉的咏怀诗。
读音:yǒng
[yǒng]
(1)(动)唱;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的诵读
(2)(动)用诗词等来叙述:~雪|~梅|~史。
读音:huái
[huái]
(1)(名)胸部或胸前:掩着~|小孩在妈妈~里。
(2)(名)心怀;胸怀:壮~|襟~|正中下~。
(3)(动)思念;想念:~乡|~友|~古。
(4)(动)腹中有(胎):~胎|~孕。
(5)(动)心理存有:~恨|不~好意|~有大志。
(6)(Huái)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