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仪
【拼音】:fǎ yí
【注音】:ㄈㄚˇ一ˊ
【结构】:法(左右结构)仪(左右结构)
【繁体】:法儀
词语解释1.亦作'法仪'。2.法度礼仪。
基础解释亦作/'法仪/',亦作/'法仪/'。法度礼仪。
引证解释⒈亦作“灋仪”。法度礼仪。引《周礼·夏官·小臣》:“小臣,掌王之小命,詔相王之小灋仪。”郑玄注:“小法仪,趋行拱揖之容。”《墨子·法仪》:“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唐元稹《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是夜而六宫承式,厥明而百吏受遗,草定法仪,兹实赖汝。”郭沫若《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何以说到国家的起源上来,他偏要取消他万法归宗的上帝而创出什么‘民约论’来,自行破坏自己的规矩法仪,自行作恶呢?”
网络解释法仪法仪,汉语词汇。
释义法度礼仪。
综合释义亦作“灋仪”。法度礼仪。《周礼·夏官·小臣》:“小臣,掌王之小命,詔相王之小灋仪。”郑玄注:“小法仪,趋行拱揖之容。”《墨子·法仪》:“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唐元稹《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是夜而六宫承式,厥明而百吏受遗,草定法仪,兹实赖汝。”郭沫若《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何以说到国家的起源上来,他偏要取消他万法归宗的上帝而创出什么‘民约论’来,自行破坏自己的规矩法仪,自行作恶呢?”法仪[fǎyí]
网友释义法仪,汉语词汇。拼音:fǎyí释义:法度礼仪。另:墨子著《法仪》
汉语大词典亦作“法仪”。法度礼仪。《周礼·夏官·小臣》:“小臣,掌王之小命,诏相王之小法仪。”郑玄注:“小法仪,趋行拱揖之容。”《墨子·法仪》:“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唐元稹《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是夜而六宫承式,厥明而百吏受遗,草定法仪,兹实赖汝。”郭沫若《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何以说到国家的起源上来,他偏要取消他万法归宗的上帝而创出什么‘民约论’来,自行破坏自己的规矩法仪,自行作恶呢?”
1.夏四月戊申,御安福门,观僧玄奘迎御制并书慈恩寺碑文,导从以天竺法仪,其徒甚盛。
2.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3.人们误以为第三卷讲的是魔法仪式以及与魔鬼联络的内容,实际上这部分全是是密文,传授的是如何将希望隐藏的信息变的含混不清的方法。
4.但两者皆是幽寰法仪礼节,承自夏侯仪那漫长岁月的记忆。
5.其他课程包括计算机图形图像,绘图法,仪器护理和使用等。
6.百里奚右边的法仪科女老师覃琴看出孩子们的急切期待,一旁道。
7.他们还嘲笑磁浮技术,说是像巫毒邪法仪式。
8.二十四诸天生灭法仪!你把这么危险的东西给音儿,是想让他炸了我这片天宫吗!
9.你小子还真忍心,我可是被刺穿了脚面哎!流出的血已经都足够画一个八卦法仪了,你小子快点快点!
10.澳门黄金成色化验所采用国际认可的“灰皿法”,仪器设备均达国际标准,未来可为澳门及邻近地区提供检测黄金成色服务。
读音:fǎ
[fǎ]
(1)(名)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强制遵守的法律、指令、条例等行为规则的总称:宪~。
(2)(名)方法、方式:写~。
(3)(名)标准样子;可以模仿的:取~。
(4)(名)佛教的教义;也泛指佛教和道教的:~术。
(5)姓。
(6)(动)效法:~后王。
读音:yí
[yí]
(1)(名)人的外表:~表|~容|威~。
(2)(名)礼节;仪式:司~|行礼如~。
(3)(名)礼物:贺~|谢~。
(4)(动)〈书〉倾心;向往:心~已久。
(5)(Yí)姓。
(6)(名)仪器:~表|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