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觯
【拼音】:yáng zhì
【注音】:一ㄤˊㄓˋ
【结构】:扬(左右结构)觯(左右结构)
【繁体】:揚觶
词语解释举起酒器。古时饮饯时的一种礼节。《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后用为选贤的典故。春秋时晋大夫知悼子卒,未葬。晋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厨人杜蒉责以大臣去世之时,不应作乐饮酒。乃罚师旷和李调各饮一觯,以示劝戒。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于是杜蒉洗而扬觯。事见《礼记.檀弓下》。后用为国君受谏停乐的典故。
基础解释举起酒器。古时饮饯时的一种礼节。《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后用为选贤的典故。春秋时晋大夫知悼子卒,未葬。晋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厨人杜蒉责以大臣去世之时,不应作乐饮酒。乃罚师旷和李调各饮一觯,以示劝戒。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于是杜蒉洗而扬觯。事见《礼记.檀弓下》。后用为国君受谏停乐的典故。
引证解释⒈举起酒器。古时饮饯时的一种礼节。引《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觶,所以致絜也。”孔颖达疏:“扬觶谓既献之后,举觶酬宾之时,亦盥洗也。必盥洗者,所以致其絜敬之意也。”《新唐书·韩琬传》:“刺史行乡饮饯之,主人扬觶曰:‘孝於家,忠於国。’”清冯桂芬《杜年丈七十寿序》:“司正扬觶之言有曰‘为子尽孝’,先生有焉。”⒉《礼记·射义》:“孔子射於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於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賁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餘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觶而语。公罔之裘扬觶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脩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引序点又扬觶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后用为选贤的典故。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若此,则蹲甲壮基,扬觶劝孔,信一场之独擅,终六轡之未总。”⒊春秋时晋大夫知悼子卒,未葬。晋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厨人杜蒉责以大臣去世之时,不应作乐饮酒。乃罚师旷和李调各饮一觶,以示劝戒。引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于是杜蒉洗而扬觶。事见《礼记·檀弓下》。后用为国君受谏停乐的典故。《周书·武帝纪上》:“朕虽庸昧,有志前古。甲子、乙卯,《礼》云不乐。萇弘表昆吾之稔,杜蕢有扬觶之文……宜依是日,省事停乐。”
网络解释扬觯扬觯(扬觯),引证解释:1.举起酒器。2.《礼记·射义》:“孔子射於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於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馀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3.春秋时晋大夫知悼子卒,未葬。
综合释义举起酒器。古时饮饯时的一种礼节。《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觶,所以致絜也。”孔颖达疏:“扬觶谓既献之后,举觶酬宾之时,亦盥洗也。必盥洗者,所以致其絜敬之意也。”《新唐书·韩琬传》:“刺史行乡饮饯之,主人扬觶曰:‘孝於家,忠於国。’”清冯桂芬《杜年丈七十寿序》:“司正扬觶之言有曰‘为子尽孝’,先生有焉。”《礼记·射义》:“孔子射於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於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賁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餘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觶而语。公罔之裘扬觶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脩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觶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后用为选贤的典故。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若此,则蹲甲壮基,扬觶劝孔,信一场之独擅,终六轡之未总。”春秋时晋大夫知悼子卒,未葬。晋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厨人杜蒉责以大臣去世之时,不应作乐饮酒。乃罚师旷和李调各饮一觶,以示劝戒。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于是杜蒉洗而扬觶。事见《礼记·檀弓下》。后用为国君受谏停乐的典故。《周书·武帝纪上》:“朕虽庸昧,有志前古。甲子、乙卯,《礼》云不乐。萇弘表昆吾之稔,杜蕢有扬觶之文……宜依是日,省事停乐。”
汉语大词典(1).举起酒器。古时饮饯时的一种礼节。《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觯,所以致絜也。”孔颖达疏:“扬觯谓既献之后,举觯酬宾之时,亦盥洗也。必盥洗者,所以致其絜敬之意也。”《新唐书·韩琬传》:“刺史行乡饮饯之,主人扬觯曰:‘孝于家,忠于国。’”清冯桂芬《杜年丈七十寿序》:“司正扬觯之言有曰‘为子尽孝’,先生有焉。”(2).《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馀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脩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后用为选贤的典故。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若此,则蹲甲壮基,扬觯劝孔,信一场之独擅,终六辔之未总。”(3).春秋时晋大夫知悼子卒,未葬。晋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厨人杜蒉责以大臣去世之时,不应作乐饮酒。乃罚师旷和李调各饮一觯,以示劝戒。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于是杜蒉洗而扬觯。事见《礼记·檀弓下》。后用为国君受谏停乐的典故。《周书·武帝纪上》:“朕虽庸昧,有志前古。甲子、乙卯,《礼》云不乐。苌弘表昆吾之稔,杜蒉有扬觯之文……宜依是日,省事停乐。”
其他释义1.举起酒器。古时饮饯时的一种礼节。2.《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后用为选贤的典故。3.春秋时晋大夫知悼子卒,未葬。晋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厨人杜蒉责以大臣去世之时,不应作乐饮酒。乃罚师旷和李调各饮一觯,以示劝戒。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于是杜蒉洗而扬觯。事见《礼记.檀弓下》。后用为国君受谏停乐的典故。
读音:yáng
[yáng]
(1)(动)高举;往上升:飘~|~帆。
(2)(动)往上撒:~场。
(3)(形)传播出去:赞~|~言。
(4)(形)指容貌好看:其貌不~。
(5)(名)指江苏扬州。
(6)(名)姓。
读音:zhì
[zhì]
(名)古时饮酒用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