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国
【拼音】:luó chà guó
【注音】:ㄌㄨㄛˊㄔㄚˋㄍㄨㄛˊ
【结构】:罗(上下结构)刹(左右结构)国(全包围结构)
【简体】:罗刹国
【繁体】:羅剎國
词语解释传说中的海上恶鬼之国。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贞观初,林邑献火珠,状如水精。云得于罗刹国。其人朱发黑身,兽牙鹰爪也。'后遂以'堕罗刹国'比喻遭遇厄运。
基础解释传说中的海上恶鬼之国。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贞观初,林邑献火珠,状如水精。云得于罗刹国。其人朱发黑身,兽牙鹰爪也。/'后遂以/'堕罗刹国/'比喻遭遇厄运。
引证解释⒈传说中的海上恶鬼之国。引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贞观初,林邑献火珠,状如水精。云得於罗刹国。其人朱髮黑身,兽牙鹰爪也。”后遂以“堕罗刹国”比喻遭遇厄运。清徐士俊《春波影》第二出:“你才韵色色无双,岂当堕罗刹国中。”
网络解释罗刹国罗刹国:明清时对俄罗斯的称呼
综合释义传说中的海上恶鬼之国。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贞观初,林邑献火珠,状如水精。云得於罗刹国。其人朱髮黑身,兽牙鹰爪也。”后遂以“堕罗刹国”比喻遭遇厄运。清徐士俊《春波影》第二出:“你才韵色色无双,岂当堕罗刹国中。”罗刹国[luóchàguó]比喻险恶的环境。《虞初新志.卷一.小青传》:「子既娴仪,则又多技能,而风流绰约复尔,岂当堕罗刹中学。」
汉语大词典传说中的海上恶鬼之国。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贞观初,林邑献火珠,状如水精。云得于罗刹国。其人朱发黑身,兽牙鹰爪也。”后遂以“堕罗刹国”比喻遭遇厄运。清徐士俊《春波影》第二出:“你才韵色色无双,岂当堕罗刹国中。”
国语辞典比喻险恶的环境。
辞典修订版比喻险恶的环境。《虞初新志.卷一.小青传》:「子既娴仪,则又多技能,而风流绰约复尔,岂当堕罗刹中学。」
其他释义1.传说中的海上恶鬼之国。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贞观初,林邑献火珠,状如水精。云得于罗刹国。其人朱发黑身,兽牙鹰爪也。'后遂以'堕罗刹国'比喻遭遇厄运。
1.恰克图,当年苏武牧羊的地方,唐朝属于北都护府管辖,也是成吉思汗出兵征讨罗刹国的通道。
读音:luó
[luó]
1. 捕鸟的网:罗网。
2. 张网捕捉:罗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
3. 搜集,招致,包括:罗捕。罗致(招请人才)。网罗。包罗。罗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4. 散布:罗列。
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罗。
6. 用罗筛东西:罗面。
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罗绮。罗扇。
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
9. 同“脶”。
10. 姓。
读音:chà,shā
[chà]
[ chà ]1. 梵语“刹多罗”的简称,寺庙佛塔:古刹。宝刹。
[ shā ]1. 止住:刹车。刹住这股歪风。
读音:guó
[guó]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