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权利
【拼音】:mín shì quán lì
词语解释简称“权利能力”。通常指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法人的权利能力。前者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后者产生于法人的依法成立,终于法人的撤销或解散。
基础解释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和实施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意志。
综合释义民事权利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和实施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意志。包括:权利人直接享有的某种利益(如人身权)和通过一定行为获得的利益(如财产权);权利人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保证其享有或实现某种利益;在权利受到侵犯时,能够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民事权利就是服务于民事主体特定利益的实现或维持,由法律上之力保证实现的自由。这种自由,可以是自主决定的积极自由,如形成权;可以是免受侵扰的消极自由,如人格权;也可以二者兼具,如物权。
1.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自力救济是一种强化民事权利保护的法律制度。
3.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隐私权作为人格权的一种,体现了人的尊严和价值。
4.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5.在马里兰州,除了犹太人,天主教徒拥有所有民事权利。
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7.第一百零五条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民事权利。
8.许多州成文法处理诸多财产法事项,诸如房屋租赁法、(音像)录制法、民事权利法、离婚家庭财产法。
9.即使是在上星期就学校种族隔离的问题发言中——此前他从未就这个问题发表讲演,他也未对更广层面的民事权利公开发表意见。
10.第十三条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读音:mín
[mín]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
读音:shì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
读音:quán
[quán]
(1)(名)〈古〉秤锤。
(2)〈书〉(动)权衡:~其轻重。
(3)(名)权力:当~|有职有~。
(4)(名)权利:人~|公民~|选举~|发言~。
(5)(名)有利的形势:主动~|制空~。
(6)(动)权变;权宜:~谋。
(7)(副)权且;姑且:~充|死马~当活马医。
(8)姓。〈古〉又同“颧”。
读音:lì
[lì]
(1)(形)锋利;锐利。
(2)(形)顺利;便利:不~|成败~纯。
(3)(名)利益:有~有弊。
(4)(名)利润或利息:暴~|本~两清。
(5)(动)使有利:毫不~己;专门~人。
(6)(L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