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客
【拼音】:lùn kè,汉语词语
【结构】:论(左右结构)客(上下结构)
【繁体】:論客
【拼音】:lùn kè,汉语词语
词语解释1.发表议论的人﹔评论的人。论客[lùnkè]⒈发表议论的人;评论的人。
引证解释⒈发表议论的人;评论的人。引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近者帝国主义之声,洋溢于国中,自政府之大臣,政党之论客,学校之教师……莫不口其名而艳羡之,讲其法而实行之。”鲁迅《书信集·致徐懋庸》:“所以我以为最好先看一点基本书,庶不致为不负责任的论客所误。”郭沫若《南冠草》附录《夏完淳》:“我不愿意摹仿一般轻薄的时髦论客,一动笔便要嘲笑‘神童’,奚落‘才子’。”
网络解释论客论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ùnkè,是指发表议论的人;评论的人。
网友释义论客,读音是lùnkè,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发表议论的人;评论的人。
汉语大词典发表议论的人;评论的人。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近者帝国主义之声,洋溢于国中,自政府之大臣,政党之论客,学校之教师……莫不口其名而艳羡之,讲其法而实行之。”鲁迅《书信集·致徐懋庸》:“所以我以为最好先看一点基本书,庶不致为不负责任的论客所误。”郭沫若《南冠草》附录《夏完淳》:“我不愿意摹仿一般轻薄的时髦论客,一动笔便要嘲笑‘神童’,奚落‘才子’。”
1.活动包括口头报告、分组讨论、客座演讲,以及与德语人士的访谈。
2.冯雪峰和胡风在“左联”时,偶有一些工作方面的联络,但也决非一些论客描述的那样,一副“盟主”模样,得早请示晚汇报一般的。
3.我们现在的许多杂文家,大多是书斋里的论客,电视机旁的评论员,报纸“杂闻”的归纳者。
4.为此,一部分恼羞成怒的日本论客已转而对韩国和朴槿惠展开猛烈的抨击。
5.好像听说过,对了,似乎是刘备的手下,好像是个论客,嘴巴挺能说的!“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公祐兄,在下庄少游,这厢有礼了!”。
6.因为我们追踪了客户第一次是从哪里获知您或您的产品,所以无论客户在何时或何地最终决定购买,我们都能够把佣金给予相应的代销商!
7.大哥,很感谢你用精彩的语句替咱们高傲一回,只是这些论客的调调在行动面前增添不了颜色。
8.对他而言,那是不虞之誉,论客观形势,那是难久之衔:“伊斯兰国”暴起,证明“和平总统”光环难戴,他走回20世纪美国面对世界冲突时“以力求和”。
9.一是拉氏有关美国不受《日内瓦公约》约束的言论,客观上怂勇了美军的虐待行为;二是拉氏对虐待战俘事件反应迟缓,客观上放纵了美军的虐待行为。
10.日本当时自由党、民主党的一些保守论客,为解决宪法第九条与自卫队的存在之间的矛盾,主张修改宪法第九条。
读音:lùn,lún
[lùn]
[ lùn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4. 看待:一概而论。
5. 衡量,评定:论罪。论功行赏。
6. 按照:论件。论资排辈。
7. 姓。
[ lún ]1. 古同“伦”,条理。
2.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 古同“抡”,挑选。
读音:kè
[kè,汉语词语]
(1)(名)客人:宾~|请~|会~|家里来~了。
(2)(名)旅客:~车|~店。
(3)(形)寄居或迁居外地的(人):~居|~籍|作~他乡。
(4)(名)客商:珠宝~。
(5)(名)顾客:乘~|~满。
(6)(名)对某些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的称呼:说~|政~|侠~。
(7)(形)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观|~体。
(8)〈方〉量词;用于论份儿出售的食品饮料:一~饭|三~冰激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