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子
【拼音】:lòu zi
【注音】:ㄌㄡˋㄗˇ
【词性】:名词。
【结构】:漏(左右结构)子(独体结构)
【简体】:漏子
【繁体】:漏子
词语解释漏子lòuzi。(1)口:空子,言行的不周密之处。(2)漏斗。漏子[lòuzi]⒈口:空子,言行的不周密之处。例这事办得有没有漏子。捅漏子。英loophole;⒉漏斗。英funnel;
基础解释[口]∶空子,言行的不周密之处这事办得有没有漏子捅漏子∶漏斗
引证解释⒈孔洞。引《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那周围四个箭筒儿的夹空裡还有四个漏子。”⒉毛病;事故。引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四章:“这多时,他虽说有进步,但是,这个又瘦小又机灵的孩子,有时候还出点小漏子。”老舍《龙须沟》第三幕:“唉!(坐下)我早就知道要出漏子!”⒊破绽;漏洞。引李庆藩《拖拉机开进高家村》:“看你慌张的!沉住气,没事人似的出去,装着看热闹,别叫人看出漏子来!”魏金枝《礼物》:“于是我就捉住这一个漏子,我把脸一板,说,‘好啊!我去告诉你们的爹娘,还去告诉你们的先生!’”⒋漏斗。
网络解释漏子词目:漏子
综合释义孔洞。《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那周围四个箭筒儿的夹空裡还有四个漏子。”毛病;事故。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四章:“这多时,他虽说有进步,但是,这个又瘦小又机灵的孩子,有时候还出点小漏子。”老舍《龙须沟》第三幕:“唉!(坐下)我早就知道要出漏子!”破绽;漏洞。李庆藩《拖拉机开进高家村》:“看你慌张的!沉住气,没事人似的出去,装着看热闹,别叫人看出漏子来!”魏金枝《礼物》:“于是我就捉住这一个漏子,我把脸一板,说,‘好啊!我去告诉你们的爹娘,还去告诉你们的先生!’”漏斗。漏子[lòuzi]漏斗。漏洞、乱子、麻烦。如:「你做这种假帐,别人一眼就看出漏子来。」也作「娄子」、「喽子」、「楼子」。
网友释义词目:漏子拼音:lòuzi英文:loophole
汉语大词典(1).孔洞。《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那周围四个箭筒儿的夹空里还有四个漏子。”(2).毛病;事故。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四章:“这多时,他虽说有进步,但是,这个又瘦小又机灵的孩子,有时候还出点小漏子。”老舍《龙须沟》第三幕:“唉!(坐下)我早就知道要出漏子!”(3).破绽;漏洞。李庆藩《拖拉机开进高家村》:“看你慌张的!沉住气,没事人似的出去,装着看热闹,别叫人看出漏子来!”魏金枝《礼物》:“于是我就捉住这一个漏子,我把脸一板,说,‘好啊!我去告诉你们的爹娘,还去告诉你们的先生!’”(4).漏斗。
国语辞典漏斗。漏子[lòuzi]⒈漏斗。⒉漏洞、乱子、麻烦。也作「娄子@@@喽子@@@楼子」。例如:「你做这种假帐,别人一眼就看出漏子来。」
辞典修订版漏斗。漏洞、乱子、麻烦,如:「你做这种假帐,别人一眼就看出漏子来。」也作「娄子」、「喽子」、「楼子」。
其他释义1.孔洞。2.毛病;事故。3.破绽;漏洞。4.漏斗。
1.“他家卖的拖煎河漏子,干巴子肉翻包着菜肉匾食,饺窝窝,蛤蜊面,热烫温和大辣酥。
2.我们这次不仅没有涨租子,反而做出了更大的让步,村子里的人绝不会有什么抵触,不会出漏子。
3.没想到转眼间,就出漏子,真是令他惭愧啊。
4.现在不出漏子不代表以后也不会出,多提醒一句总不会吃亏。
5.像高起潜、张彝宪、王坤等人则属于耍小聪明,好出风头,净出漏子的主儿,他们三个,刚好都是田妃的人。
6.我这个人有点自知之明,幸亏没有接受这任务,不然出的漏子比这个还大。
7.漏子平看来也是色厉胆薄,这会真被吓的够呛,任何正常人在这墓道里转上几小时不怕才怪。
8.今天我第一次参加田径运动会,一直小心翼翼地防止出漏子。
9.通常最好的方法是不动声色地等,等到你的对手自己出漏子,对你心爱的人产生厌倦。
10.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市各级安全稳定工作抓得紧、抓得实,下一步仍要继续保持这种好的工作状态,扎实工作,确保“不出漏子、不掉链子、不惹乱子”。
读音:lòu
[lòu]
(1)(动)东西从孔或缝中滴下、透出或掉出
(2)(动)物体有孔或缝;东西能滴下、透出或掉出:锅~了|那间房子~了。
(3)(名)漏壶的简称;借指时刻:~尽更深。
(4)(名)泄漏:走~风声。
(5)(名)遗漏:挂一~万|这一行~了两个字。
读音:zǐ
[zi]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