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龙
【拼音】:qí lóng
【注音】:ㄑ一ˊㄌㄨㄥˊ
【结构】:骑(左右结构)龙(独体结构)
【繁体】:騎龍
词语解释后以'骑龙'谓皇帝去世的典故。
基础解释后以/'骑龙/'谓皇帝去世的典故。
引证解释⒈典出《史记·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黄帝。引黄帝上骑,羣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餘人,龙乃上去。”后以“骑龙”谓皇帝去世的典故。清李调元《恭拟高宗纯皇帝挽诗》之四:“病哭骑龙日,扳髯少一人。”
网络解释骑龙(词语)骑龙,汉语词汇,典出《史记·封禅书》。
综合释义典出《史记·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羣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餘人,龙乃上去。”后以“骑龙”谓皇帝去世的典故。清李调元《恭拟高宗纯皇帝挽诗》之四:“病哭骑龙日,扳髯少一人。”骑龙[qílóng]典出《史记.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后以/骑龙/谓皇帝去世的典故。
汉语大词典典出《史记·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骑龙”谓皇帝去世的典故。清李调元《恭拟高宗纯皇帝挽诗》之四:“病哭骑龙日,扳髯少一人。”
其他释义1.典出《史记.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后以'骑龙'谓皇帝去世的典故。
1.我爱在傍晚看五彩的游云,它们扮成侠士仕女,骑龙跨凤,有盛装的车舆,随行的乐队,当他们列队缓缓行进时,隔山望去,有时像海面行舟一般。在我脑子里许多美丽的童话,都是由这些游云想起来的。
2.回想那爬墙攀龙的险境,那骑龙腾飞的感觉,好爽,好刺激。发些照片上来,与众驴友分享。
3.史家,又称为“倒骑龙史家”,传说古时有一条龙倒飞进入村庄还拱塌了一道圩埂,人家便称为倒骑龙史家。
4.其时微风习习,雷斯一身蓝衫,骑龙翱翔,蓝衫在微风中轻轻飘舞,说不尽的儒雅风流。
5.荣桂坊原称“骑龙马”,是解放前开平县塘口区古宅乡的一处地名。
6.一天600套骑龙大街热卖大学城旺铺。
7.其时微风习习,雷斯一身蓝衫,骑龙翱翔,蓝衫在微风中轻轻飘舞,说不尽的儒雅风流。(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zj-293072/)
8.一天600套骑龙大街热卖大学城旺铺。(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293072/)
读音:qí
[qí]
(1)(动)两腿跨坐(在牲口或自行车等上面):~马|~自行车。
(2)(动)兼跨两边:~缝。
(3)(名)骑的马;泛指人乘坐的动物。
(4)(名)骑兵;也泛指骑马的人:轻~|铁~|车~。
读音:lóng
[lóng]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