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正谏
【拼音】:zhí yán zhèng jiàn
【注音】:ㄓˊ一ㄢˊㄓㄥˋㄐ一ㄢˋ
【词性】:成语。
【简体】:直言正谏
【繁体】:直言正諫
词语解释同“直言极谏”。直言正谏[zhíyánzhèngjiàn]⒈同“直言极谏”。
基础解释同“直言极谏”,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直言极谏科的省称。
引证解释⒈同“直言极諫”。引《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諫不讳。”《北史·魏纪四》:“其有直言正諫之士,敢决徇义之夫,二十五日,悉集华林东门,人别引见,共论得失。”
综合释义指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其有~之士,敢决徇义之夫,二十五日,悉集华林东门,人别引见,共论得失。◎《北史·魏纪四·肃宗孝明帝》直言正谏[zhíyánzhèngjiàn]以正直的言论正面规劝。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中.王斗》:「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网友释义直言正谏,成语,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国语辞典以正直的言论正面规劝。直言正谏[zhíyánzhèngjiàn]⒈以正直的言论正面规劝。引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中·王斗》:「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成语解释直言正谏
辞典修订版以正直的言论正面规劝。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中.王斗》:「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以正直的言论正面规劝。晋˙皇甫谧˙高士传˙王斗: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其他释义指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
1.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自己在坚持实话实说方面要做到率先垂范,甘愿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敢于直言不讳、直抒己见、直言正谏。
2.领导干部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忠诚于党的事业,自觉以人民利益为重,敢于直言正谏。【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241072/造句】
3.其有直言正谏之士,敢决徇义之夫,二十五日,悉集华林东门,人别引见,共论得失。◎《北史·魏纪四·肃宗孝明帝》
读音:zhí
[zhí]
(1)(形)成直线的。
(2)(形)跟地面垂直的:~升|~上。
(3)(形)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行的文字。
(4)(动)挺直;使笔直:~起腰来。
(5)(形)公正的;正义的:正~。
(6)(形)直爽;直截:~性子。
(7)(名)汉字的笔画;即“竖”。
(8)(副)一直:~奔|~达|~捣|~到|~至。
(9)(副)一个劲儿;不断地:~哭|~笑。(Zhí)姓。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读音:zhèng,zhēng
[zhèng]
[ zhèng ]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 姓。
[ zhēng ]1.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读音:jiàn
[jiàn]
(动)旧时称规劝君主、尊长;使之改正错误:从~如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