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不二价
【拼音】:kǒu bù èr jià
【注音】:ㄎㄡˇㄅㄨˋㄦˋㄐ一ㄚˋ
【词性】:成语。
【繁体】:口不二價
词语解释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口不二价[kǒubùèrjià]⒈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
引证解释⒈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引《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於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餘年。”⒈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引《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於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餘年。”成语解释口不二价
网友释义指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韩康》
出处《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其他释义指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
1.如有教师在自家车库开班办家教,一夕千元,口不二价,学生有市场意识,并不以师德讥之。
2.户主固然不能坐地起价,政府也不应口不二价,死掐一个数吧。
3.本报东明讯孙建兴还是种西瓜,不过还真种出了名堂,3月19日,记者在他的西瓜研究所高温大棚前,领教了他卖瓜“口不二价、10元一斤”的底气。
4.本报东明讯孙建兴还是种西瓜,不过还真种出了名堂,3月19日,记者在他的西瓜研究所高温大棚前,领教了他卖瓜“口不二价、10元一斤”的底气。[https://www.chazidian.com/zj-139441/造句]
5.户主固然不能坐地起价,政府也不应口不二价,死掐一个数吧。[https://www.chazidian.com/zj-139441/造句网]
读音:kǒu
[kǒu]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èr
[èr]
(1)(数)数目字:一~。
(2)(数)序数;表顺序:第~。
(3)(形)次等的:~把刀。
(4)(形)两样:不~价。
读音:jià,jiè,jie
[jià]
[ jià ]1. 商品所值的钱数:价钱。价格。涨价。调价。待价而沽。
2. 商品之间相互比较和交换的基础:价值。代价。
3. 化学名词:“原子价”。
[ jiè ]1. 旧时称派遣传递东西或传达事情的人:“走价驰书来诣”。
[ jie ]1. 〈方〉用在否定副词后面加强语气:不价。
2. 副词性词尾:震天价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