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
【拼音】:bā ěr gàn bàn dǎo
词语解释⒈ 欧洲东南部三大半岛之一。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海岸曲折、多岛屿。大部为山地,仅北部和东部有局部平原。西岸、南岸为地中海气候,内陆为大陆性气候。有森林、煤、铜、石油等资源。巴尔干半岛[bāěrgànbàndǎo]⒈欧洲东南部三大半岛之一。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海岸曲折、多岛屿。大部为山地,仅北部和东部有局部平原。西岸、南岸为地中海气候,内陆为大陆性气候。有森林、煤、铜、石油等资源。
基础解释欧洲东南部三大半岛之一。面积约万平方千米。海岸曲折、多岛屿。大部为山地,仅北部和东部有局部平原。西岸、南岸为地中海气候,内陆为大陆性气候。有森林、煤、铜、石油等资源。
综合释义巴尔干半岛,是一个历史和地理上的名词,用以描述欧洲的东南隅位于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的陆地,详细的范围依照定义不同有许多种说法。巴尔干一词是由土耳其语的“山脉”一词派生出来的。该地约有@@@@@万平方公里和近@@@@@万人口。在古典希腊时代的巴尔干半岛指的是Haemus半岛。该地区采用其名称套用到通过保加利亚中心到西部塞尔维亚的巴尔干山脉上。巴尔干半岛与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及意大利所在的亚平宁半岛并称为南欧三大半岛。
汉语大词典欧洲东南部三大半岛之一。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海岸曲折、多岛屿。大部为山地,仅北部和东部有局部平原。西岸、南岸为地中海气候,内陆为大陆性气候。有森林、煤、铜、石油等资源。
1.罗马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东北部。
2.整个巴尔干半岛上,国家地位与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3.在这点上,亚洲和身陷巴尔干半岛问题的欧盟一样,都差强人意。
4.希腊文明诞生在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的地中海北岸地区,这里遍地丘陵,土地贫瘠,气候多变,物产稀缺,与华夏文明诞生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差若天渊。
5.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他们建立于西土耳其、希腊和南巴尔干半岛。
6.这艘于2005年退役的战舰在1982年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福兰克群岛冲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海湾战争和巴尔干半岛战争中都出现过它的身影。
7.阿尔巴尼亚人是巴尔干半岛上的古老居民伊利亚人的后裔。公元4世纪末曾是东罗马帝国一部分。
8.1810年和1811年是拿破仑帝国的鼎盛时期:当时除巴尔干半岛外,帝国囊括了整个欧洲大陆。
9.2003年至2007年,负责美的空调在整个巴尔干半岛的市场开拓与品牌建设。
10.巴尔干半岛在普遍反俄的政治影响下,塞尔维亚国王米朗宣布同俄国籍妻子娜达丽雅离婚。
读音:bā
[bā]
(1)(动)盼望:~望|眼~~。
(2)(动)紧贴:~着墙。
(3)(动)粘住:粥~锅了。
(4)(名)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锅~。
(5)(动)〈方〉挨着:前不着村;后不~店。
(6)(动)〈方〉张开:眨~。
(7)(名)周朝国名;在今四川东部。
(8)(名)指四川东部。
(9)(名)姓。
(10)(量)气压的压强单位;一巴等于每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一百万达因作用力的压强。
(11)(量)压强单位;一巴等于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一达因作用力的压强。
读音:ěr
[ěr]
(1)(代)你。
(2)(代)如此;这样:果~。
(3)(代)那、这:~曰。
(4)(助)表示情态的词尾:偶~。
读音:gān,gàn
[gàn]
[ gān ]1. 触犯,冒犯,冲犯: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干禄。干仕。
3. 关连,涉及:干系。互不相干。
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干戈。
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干支。
6. 涯岸,水边:“河之干兮”。
7. 个数:若干。
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干燥。干旱。干枯。干柴。豆腐干。
9. 枯竭,尽净:干尽。干杯。
10. 徒然,白白地:干着急。
11.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干亲。
12. 〔干将(jiàng)〕古剑名。
13. 姓。
[ gàn ]1.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躯干。干线。
2. 做:干事。说干就干。
3.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干才。干员。干练。
4. 方言,坏、糟:事情要干。
读音:bàn
[bàn]
(1)(数)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百|~大|~年|~尺|一斗~。
(2)(数)在…中间:~夜|~山腰|~天|~晌。
(3)(副)比喻很少:一星~点。
(4)(副)不完全:~新的楼房|房门~开着。
读音:dǎo
[dǎo]
(名)海洋里被水环绕、面积比大陆小的陆地;也指湖里、江河里被水环绕的陆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