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皷
【拼音】:qí gǔ
【结构】:齐(上下结构)皷(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亦作'齐皷'。2.鼓名。齐,通'脐'。
基础解释见“齐鼓”,亦作/'齐鼓/'。鼓名。齐,通/'脐/'。
引证解释见“齐鼓”。
综合释义意思是鼓名。击奏膜名乐器。“齐”从“脐”简化而来,因鼓面设“脐”故名。即在鼓面中心粘一圆形贴置薄膜,以抑制噪声,改善音质,也便于定音。《通典·乐四》:“齐鼓,如漆桶,大头设脐于鼓面,如麝脐,故曰齐鼓。”从西域传入中原。隋唐时期,主要用于西凉、高丽等部伎。《文献通考·乐九》:“齐鼓,状如漆桶,一头差大,设脐于鼓面,如麝脐然。西凉、高丽之器也。”
读音:qí
[qí]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
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
3. 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
4. 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
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6. 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