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蒲编
【拼音】:pī pú biān
【结构】:披(左右结构)蒲(上下结构)编(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披蒲编源自《三字经》,讲述的是西汉时路温舒把文章抄写在蒲编上,用来形容家贫却学习刻苦。
基础解释形容家贫却学习刻苦。
综合释义'形容家贫却学习刻苦。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路温舒是西汉著名的司法官。字长君,钜鹿(今属河北)人。信奉儒家学说。起初学习律令,当过县狱吏、郡决曹史;后来又学习《春秋》经义,举孝廉,当过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职。公孙弘@@@@@公元前@@@@@—前@@@@@,字季,一字次卿,西汉淄川国(郡治在寿光南纪台乡)薛人。少时,家贫寒,曾为富人在海边牧豚(放猪)维持生活。年轻时,他曾任过薛县的狱吏,因无学识,常发生过失,故犯罪免职。为此,他立志在麓台(望留镇麓台村)读书,苦读到四十岁,又随老师胡母子始修《春秋公羊传》(也称《公羊春秋》,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建元元年(公元前@@@@@年),汉武帝即位,便下诏访求为人贤良通文学之人。当时,公孙弘年已六十,他以贤良的名分去应征,被任命为博士。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都不忘勤奋学习。
读音:pī
[pī]
(1)(动)覆盖或搭在肩上:~衣服|~挂整齐。
(2)(动)打开;散开:~卷(打开书)。
(3)(动)(竹木等)裂开:竹竿~了。
读音:pú
[pú]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蒲黄(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绒。蒲扇。
2. 指“菖蒲”:蒲节。蒲月(指农历五月)。
3.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4. 古同“匍”,匍伏。
5. 姓。
读音:biān
[biān]
(1)(动)把细长条状的东西交织起来:~织|~草帽。
(2)(动)依次排列;组织:~队|整~。
(3)(动)编辑:~杂志|主~。
(4)(动)创作:~剧|~曲子。
(5)(动)捏造;瞎说:~造|~派。
(6)(名)成本的书;或指书籍按内容划分的单位: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