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象
【拼音】:xī xiàng
【注音】:ㄒ一ㄒ一ㄤˋ
【结构】:犀(半包围结构)象(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1.犀牛和象。2.犀角和象牙。犀象[xīxiàng]⒈犀牛和象。⒉犀角和象牙。
基础解释犀牛和象。犀角和象牙。
引证解释⒈犀牛和象。引《孟子·滕文公下》:“﹝周公﹞驱虎豹犀象而远之。”晋左思《蜀都赋》:“孔翠羣翔,犀象竞驰。”宋陆游《玉局观拜东坡先生海外画像》诗:“气力倒犀象,律吕谐鸞凤。”《说岳全传》第十一回:“凡剑之利者,水断蛟龙,陆剸犀象。”⒉犀角和象牙。引秦李斯《上书秦始皇》:“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文选·张衡<东京赋>》:“贱犀象,简珠玉。”吕延济注:“犀象,牙角也。”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李汧公勉为岭南节度使,罢镇。行到石门停舟,悉搜家人犀象,投于江中而去。”
网络解释犀象犀象
综合释义犀牛和象。《孟子·滕文公下》:“﹝周公﹞驱虎豹犀象而远之。”晋左思《蜀都赋》:“孔翠羣翔,犀象竞驰。”宋陆游《玉局观拜东坡先生海外画像》诗:“气力倒犀象,律吕谐鸞凤。”《说岳全传》第十一回:“凡剑之利者,水断蛟龙,陆剸犀象。”犀角和象牙。秦李斯《上书秦始皇》:“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文选·张衡<东京赋>》:“贱犀象,简珠玉。”吕延济注:“犀象,牙角也。”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李汧公勉为岭南节度使,罢镇。行到石门停舟,悉搜家人犀象,投于江中而去。”
汉语大词典(1).犀牛和象。《孟子·滕文公下》:“﹝周公﹞驱虎豹犀象而远之。”晋左思《蜀都赋》:“孔翠群翔,犀象竞驰。”宋陆游《玉局观拜东坡先生海外画像》诗:“气力倒犀象,律吕谐鸾凤。”《说岳全传》第十一回:“凡剑之利者,水断蛟龙,陆剸犀象。”(2).犀角和象牙。秦李斯《上书秦始皇》:“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文选·张衡〈东京赋〉》:“贱犀象,简珠玉。”吕延济注:“犀象,牙角也。”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李汧公勉为岭南节度使,罢镇。行到石门停舟,悉搜家人犀象,投于江中而去。”
1.犀象至庞大,人熊御之;虎豹鸷猛,人能伏之。惟其任智而学也。
2.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
3.今世俗坏而竞于淫靡,女极纤微,工极技巧,雕素朴而尚珍怪,钻山石而求金银,没深渊求珠玑,设机陷求犀象,张网罗求翡翠,求蛮、貉之物以眩中国,徙邛、筰之货,致之东海,交万里之财,旷日费功,无益于用。
4.当时的广州城,堆金叠玉,繁华似锦,“番珠犀象如山,花鸟如海,番夷辐辏,日费数千万金,饮食之盛,歌舞之多,过于秦淮数倍。
5.当时的广州城,堆金叠玉,繁华似锦,“番珠犀象如山,花鸟如海,番夷辐辏,日费数千万金,饮食之盛,歌舞之多,过于秦淮数倍。【https://www.chazidian.com/zj-377275/造句】
6.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www.chazidian.com/zj-377275/造句网]
读音:xī
[xī]
(名)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鼻子上有一个或两个角:~角|~牛。
读音:xiàng
[xiàng]
(1)(名)哺乳动物;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2)(名)形状;样子:万~更新。
(3)(动)仿效;摹拟:~形|~声。
(4)(名)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他的面貌~他哥哥。
(5)(副)好象:~要下雨了。
(6)(连)比如:~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