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雒尘
【拼音】:jīng luò chén
【注音】:ㄐ一ㄥㄌㄨㄛˋㄔㄣˊ
【结构】:京(上中下结构)雒(左右结构)尘(上下结构)
【繁体】:京雒塵
词语解释亦作“京雒尘”。
基础解释见/'京洛尘/'。
引证解释⒈见“京洛尘”。
汉语大词典见“京洛尘”。《汉语大词典》:京洛尘(京洛尘) 拼音:jīngluòchén亦作“京雒尘”。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之一:“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唐司空图《下方》诗:“三十年来往,中间京洛尘。”清钱谦益《客途有怀吴中故人·李先辈长蘅》诗:“锁院文章京雒尘,篝灯每共话酸辛。”亦省作“京尘”。唐孟郊《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宋苏轼《次韵孙巨源见寄五绝》之五:“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淮月弄舟人。”明高明《琵琶记·官媒议婚》:“宦海沉身,京尘迷目,名缰利锁难脱。”
其他释义1.见'京洛尘'。
读音:jīng
[jīng]
(1)(名)首都:~城|~师。
(2)(名)指我国首都北京:~剧。
(3)(名)(Jīnɡ)姓。
读音:luò
[luò]
(名)县名;在陕西省。
读音:chén
[chén]
(1)(名)尘土;附在器物上或飞扬着的细土:除~器|一~不染。
(2)(名)尘世:红~|~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