荛竖
【拼音】:ráo shù
【注音】:ㄖㄠˊㄕㄨˋ
【结构】:荛(上中下结构)竖(上下结构)
【简体】:荛竖
【繁体】:蕘豎
词语解释刈草打柴的童子。荛竖[ráoshù]⒈刈草打柴的童子。
引证解释⒈刈草打柴的童子。引《后汉书·儒林传序》:“自安帝览政,薄於蓺文……学舍穨敝,鞠为园蔬,牧儿蕘竖,至於薪刈其下。”
网络解释荛竖ráoshùㄖㄠˊㄕㄨˋ
综合释义刈草打柴的童子。《后汉书·儒林传序》:“自安帝览政,薄於蓺文……学舍穨敝,鞠为园蔬,牧儿蕘竖,至於薪刈其下。”荛竖[ráoshù]割草的人。《资治通监.卷五一.汉纪四十三.顺帝永建六年》:「或牧儿、荛竖薪刈其下。」。
网友释义《国际关系英国学派历史、理论与中国观》是201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小明。
汉语大词典刈草打柴的童子。《后汉书·儒林传序》:“自安帝览政,薄于蓺文……学舍颓敝,鞠为园蔬,牧儿荛竖,至于薪刈其下。”
国语辞典割草的人。荛竖[ráoshù]⒈割草的人。引《资治通鉴·卷五一·汉纪四十三·顺帝永建六年》:「或牧儿、荛竖薪刈其下。」
辞典修订版割草的人。《资治通监.卷五一.汉纪四十三.顺帝永建六年》:「或牧儿、荛竖薪刈其下。」
其他释义1.刈草打柴的童子。
读音:ráo
[ráo]
1. 柴草,割柴草:行牧且荛。
2. 采柴草的人: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后多指在野之士)。荛竖。
3. “芜菁”的别称。
读音:shù
[shù]
(1)(形)跟地面垂直的:~井。
(2)(形)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画一条~线|~着再挖一道沟。
(3)(动)使物体跟地面垂直:~电线杆。
(4)(名)(~儿)汉字的笔画;形状是“|”。
(5)〈书〉(名)年轻的仆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