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
【拼音】:xū mí shān
【注音】:ㄒㄨㄇ一ˊㄕㄢ
【结构】:须(左右结构)弥(左右结构)山(独体结构)
【简体】:须弥山
【繁体】:須彌山
词语解释1.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2.指喜马拉雅山。康有为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诗。
基础解释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指喜马拉雅山。康有为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诗。
引证解释⒈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引《释氏要览·界趣》:“《长阿含》并《起世因本经》等云:四洲地心,即须弥山。此山有八山遶外,有大铁围山,周迴围绕,并一日月昼夜回转照四天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封神演义》第七三回:“非铜非铁又非钢,曾在须弥山下藏。”清昭槤《啸亭续录·佛言须弥山》:“佛经言须弥山高数万由旬,日月绕山周行,为其峯影所蔽,遂分昼夜。”亦省称“须弥”。宋苏轼《观湖》诗之一:“须弥有顶低垂日,兜率无根下戴鼇。”清姚鼐《题<四更山吐月图>》诗:“环海世界中须弥,光明隐蔽行两规。”⒉指喜马拉雅山。康有为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诗。
网络解释须弥山(宗教术语)须弥山一词来自婆罗门教术语,后佛教引用。须弥山(梵语:Sumeru),又译为苏迷嚧、苏迷卢山、弥楼山,意思是宝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
综合释义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释氏要览·界趣》:“《长阿含》并《起世因本经》等云:四洲地心,即须弥山。此山有八山遶外,有大铁围山,周迴围绕,并一日月昼夜回转照四天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封神演义》第七三回:“非铜非铁又非钢,曾在须弥山下藏。”清昭槤《啸亭续录·佛言须弥山》:“佛经言须弥山高数万由旬,日月绕山周行,为其峯影所蔽,遂分昼夜。”亦省称“须弥”。宋苏轼《观湖》诗之一:“须弥有顶低垂日,兜率无根下戴鼇。”清姚鼐《题<四更山吐月图>》诗:“环海世界中须弥,光明隐蔽行两规。”指喜马拉雅山。康有为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诗。须弥山[xūmíshān]山名。须弥,胡语音译,意译妙高。古印度宇宙观中,此山位居世界中央。山由东面白银,北面黄金,南面吠琉璃,西面颇胝迦四宝构成。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为帝释天居所。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铁围山所围绕的咸海,咸海之外为四大部洲,是佛教绘画中常见的题材。也译作「修迷楼」、「须弥楼」、「苏迷卢」。
汉语大词典(1).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释氏要览·界趣》:“《长阿含》并《起世因本经》等云:四洲地心,即须弥山。此山有八山绕外,有大铁围山,周回围绕,并一日月昼夜回转照四天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封神演义》第七三回:“非铜非铁又非钢,曾在须弥山下藏。”清昭梿《啸亭续录·佛言须弥山》:“佛经言须弥山高数万由旬,日月绕山周行,为其峰影所蔽,遂分昼夜。”亦省称“须弥”。宋苏轼《观湖》之一:“须弥有顶低垂日,兜率无根下戴鳌。”清姚鼐《题〈四更山吐月图〉》诗:“环海世界中须弥,光明隐蔽行两规。”(2).指喜马拉雅山。康有为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诗。
法语Meru
国语辞典山名。须弥,胡语音译,意译妙高。古印度宇宙观中,此山位居世界中央。山由东面白银,北面黄金,南面吠琉璃,西面颇胝迦四宝构成。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为帝释天居所。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铁围山所围绕的咸海,咸海之外为四大部洲,是佛教绘画中常见的题材。也译作「修迷楼」、「须弥楼」、「苏迷卢」。
1.烦恼被快乐驱逐,郁闷被轻松取代。一路心情趋近蔚蓝,笑容越发清新自然。独坐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旅途的奥妙,从你安排行程的那刻已然展露。
2.我被俗世隐瞒,转身时又被自己撞倒。从莫须有得罪名起步,行色简单,心术复杂,这时恋人们腾出最敏感的地方,供我痛心。而我独坐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仓央嘉措。
3.我独坐在须弥山巅,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仓央嘉措。
4.帝释、梵王无法阻挡,须弥山、铁围山也不能障碍。
5.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
6.须弥山石窟所在地固原,是汉唐丝绸之路东段北道要驿,该处民族杂居,提供了吸收不同文化的基础。
7.在里面无比的大,有很高蟠龙藻井与须弥山雕像的假山。
8.为了与罗刹夫人长相厮守,阿修罗王前往须弥山顶寻找不死之药。
9.佛经曰‘钵中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得道,披毛带角还。
10.当下袁洪作起摄法,使个须弥山藏于芥子的手段,将满山的猴子收在怀里,与邓坤一道,驾起云,前赴金鳌岛。
读音:xū
[xū]
1. 必得,应当:无须。莫须有。必须。务须。须要。
2. 等待,停留:须留(迟留,留待)。
3.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须眉(男子的代称)。须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4. 〔须臾〕片刻,一会儿。
5. 像胡须的东西:须根。触须。
读音:mí,mǐ
[mí]
[ mí ]1. 满,遍:弥满。弥月(a.整一个月;b.婴儿满月)。弥望(满眼)。弥天(满天,形容极大的)。
2. 补,合:弥补。弥缝。弥封。
3. 更加:弥坚。欲盖弥彰。
4. 水满的样子:弥漫。
5. 久,远:弥留(病久留不去,后称病重将死)。弥亘(连绵不断)。
6. 姓。
[ mǐ ]1. 古同“弭”,平息,消灭。
读音:shān
[shān]
(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
(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
(3)(名)蚕蔟:蚕上~了。
(4)(名)指山墙:房~。
(5)(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