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例
【拼音】:lǐ lì
【结构】:理(左右结构)例(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常规,成例。理例[lǐlì]⒈常规,成例。
引证解释⒈常规,成例。引《宋书·乐志一》:“今诸王不復舞佾,其总章舞伎,即古之女乐也。殿庭八八,诸王则应六八,理例坦然。”
汉语大词典常规,成例。《宋书·乐志一》:“今诸王不复舞佾,其总章舞伎,即古之女乐也。殿庭八八,诸王则应六八,理例坦然。”
1.核心数据及其处理例程子系统是本项目的中间层。
2.练习者也学习一些跆拳道基本原理,例如:“礼义廉耻,克己复礼,百折不屈”。
3.即使经过更进一步的处理,例如染色和后处理,经过丝光处理后的纤维依然能够在水洗后恢复其原来的尺寸。
4.第二部分,从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和怡情养性三方面对散文情感教学的审美特征进行了论述,在论述中做到理例结合,深入浅出。
5.除了提供缓冲区管理例程,还实现了缓冲区的动态分配与回收。
6.要清除这些着色物质,需要特殊处理,例如,浸溃在高浓度的洗涤剂溶液中.
7.除了提供缓冲区管理例程,还实现了缓冲区的动态分配与回收。(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
8.即使经过更进一步的处理,例如染色和后处理,经过丝光处理后的纤维依然能够在水洗后恢复其原来的尺寸。[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
读音:lǐ
[lǐ]
(1)治玉。
(2)(名)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
(3)(名)道理;事理。
(4)(名)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5)(名)管理;办理。
(6)(动)整理;使整齐:~发|~一~书籍。
(7)(动)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路上碰见了;谁也没~谁|置之不~。
(8)(Lǐ)姓。
读音:lì
[lì]
(1)(名)(~子)用来帮助说明或证明某种情况或说法的事物:举~|~证。
(2)(名)从前有过;后来可以仿效或依据的事情:援~|先~|史无前~。
(3)(名)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事例:病~。
(4)(名)规则;体例:条~|~外。
(5)(名)按条例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会|~行公事。